DC娱乐网

东莞80余名自然教育工作者集中“充电”

11月18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林业局指导,东莞市林业事务中心主办的“东莞市自然科普工作者技能提升活动”(首场)在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顺利举办。这场以“强化专业能力、创新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充电”盛宴,吸引超80名自然教育工作者踊跃参与,通过“专家授课+实践赋能”的深度融合,为东莞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奏响生态科普事业升级的“奋进曲”。

本次活动紧扣“实践导向、跨学科融合、资源整合”三大原则,打造“理论+实践”的沉浸式培训模式。特别邀请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魏丹、广东省樟木头林场高级工程师熊琳娜两位“行业大咖”,围绕自然教育核心能力模块,带来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专题讲座,让参训者直呼“解渴”“管用”。

在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环节,魏丹结合广东省自然教育的发展历程,为参训者系统梳理广东省委提出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构建“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粤北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区”的自然教育发展布局以及自然教育的管理体系、场所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宣传体系、人才体系的建设,并结合经典案例讲述自然教育如何走进校园,包括课程设计、教具研发、人员准备、开展模式,充分发挥三进、四课、四融合的整体框架,实施校园授课与自然体验的双轨模式,推动自然教育的广泛普及与深度实践。

“如何让AI赋能自然教育?怎样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能爱上自然?”在自然教育方法创新环节,熊琳娜直击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带来满满的“方法论”。她详细讲解如何站在科技与自然的交汇点上,利用科技作为工具,更有力地将人们引向那个科技无法替代的、真实的、充满生命力的自然世界。讲述AI在自然教育中的应用场景,从内容创作、活动策划、教具制作、知识传播、资料整理等,分享自然教育实践技巧,让参训者学会用“有趣的方式讲专业的知识”。

“这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解决了我在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掌握了本地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后能更好地向市民介绍东莞的生态之美!”培训结束后,不少参训者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此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自然科普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储备、教学创新能力与课程设计水平,更为东莞培育了一支“懂生态、会科普、善创新”的自然教育人才队伍。

未来,活动主办方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完善自然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自然教育与生态保护、科普宣传深度融合,让更多优秀的自然科普工作者走进公园、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用生动的讲解、有趣的活动,带领市民感受东莞的生态之美,为绿美东莞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