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柜里摆满了各种奖状和孩子们的画作。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思敏文/图
“善意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循环的能量。”从一名曾受资助的贫困孩子,成长为反哺社会的大学生志愿者,普序的经历,正是玉溪市阳光零柒陆志愿者协会公益理念的生动写照。在玉溪,像普序这样被“微光”照亮,又转身成为“新光源”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汇聚在玉溪市阳光零柒陆志愿者协会,用十年坚守,为困境中的老人与儿童点亮希望,让涓涓善意汇成暖流,浸润整座城市。
协会的成立源于一次偶然。2014年,协会创始人滕明伟还是一名驾校教练,他在教学途中救助了一位骑摩托车摔伤的老人。家属执意酬谢他的5000元,被他全部用来购买学习用品,送往元江看望困境儿童。这次经历,在他心中悄然埋下了公益的种子。2015年,玉溪市阳光076志愿者驿站正式注册成立,后更名为玉溪市阳光零柒陆志愿者协会。
如今,这支队伍已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300余名注册志愿者,近三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5万小时。2024年,协会成功取得公募资格,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志愿服务的价值,最终要落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玉溪市阳光零柒陆志愿者协会会长叶倩雲介绍,协会持续聚焦困境儿童帮扶,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品牌化。今年1月,由玉溪市民政局主办、协会承办的“温暖玉溪·共护成长”关爱乡村留守儿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聚焦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走访、“一对一”个案咨询等形式,累计为2500名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成为协会最主要的关注群体。“一小时陪伴”项目,旨在通过持续性探访,弥补孩子们亲情的缺失。“我是被叶会长他们‘看见’的孩子,哥哥姐姐的每一次帮助,都像一盏灯,把不确定的明天照得清晰。”红塔区的小美(化名)对记者说。小美因家庭原因,一度变得沉默寡言。自2019年被协会关注以来,她逐渐开朗起来,如今已是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她说,等上大学后,她也要加入志愿者队伍,去帮助更多的人。今年3月,“一小时陪伴”项目正式上线腾讯公益平台,协会也成为全市唯一在该平台上线自筹项目的本土慈善组织。
协会的“一小时陪伴”项目温暖了孩子的心灵,而“宝贝小屋”项目则为孩子们改造现实的物理空间。今年10月,志愿者在红塔区春和街道波衣村发现一对留守儿童兄弟住在简陋的房屋后,协会立即启动“宝贝小屋”改造计划。在爱心企业支持下,仅用4天,原本陈旧杂乱的房间焕然一新:明亮的灯光、舒适的小床、整洁的书桌……一个个角落被爱与温暖填满。
特殊困难老人也是协会关注的群体。今年11月21日,志愿者白超和同伴穿梭在通海县里山乡,为10位困难老人送去“暖冬爱心包”与贴心问候。这项名为“温暖玉溪·呵护夕阳”的项目,将为不少于5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综合性服务,目前已完成200名老人的家庭探访。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协会已成功资助留守困境儿童1800余人,筹集物资、善款折合人民币500余万元。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实际行动,不仅为身处困境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与温暖,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协会先后获得玉溪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爱心团队”“优秀志愿者团队”及云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一批”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
在协会办公室的展示柜里,摆满了被帮助的孩子们的照片和画作,记录着无数温暖瞬间。这些,不仅是协会十年公益路的见证,更是所有志愿者心中最闪亮的“勋章”。其中,一片写着“竹润初心,愿暖时光”的装框叶子格外醒目。“这是澄江市九村镇东山小学孩子们送的,因为我的姓是‘叶’。”叶倩雲说,这是她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