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推出“单科之王”系列专访后,家长们的反响都很热烈。
有不少家长联系小狮妹,说现在每周和孩子一起看“单科之王”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了亲子交流时间的固定环节。于是从周末开始,就有不少家长催更:“新一期单科之王什么时候上线?”
第五期单科之王来了!本周,我们走近一位热爱电影、会写剧本的语文单科之王——王心翼。

王心翼是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有名的才女,她甚至拥有自己的粉丝团。
班主任李想老师说,王心翼在文科的学习上展现出了难得的深度和高度,她的书籍阅读量可能不是同学中最多的,但她特别喜欢看电影,并善于从电影中汲取思考的养分,形成独特的认知视角。
究竟是什么样的女生能被全校师生称为才女?上周,小狮妹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见到了王心翼。
见面那天天气很好,王心翼迎着阳光走过来,远远地样貌还没看清,清脆的“姐姐好”的声音就先传来,身后还跟着几名女生。
问她们是谁?几位同学抢着回答:“我们是粉丝团!”原来,几位同学都是心翼的好朋友,特地来为她打气。“姐姐我和你说,王心翼写作文特别厉害,有些句子我都不知道她怎么写出来的。”

王心翼的班主任李想和“粉丝团”
理科没发挥好
靠语文力挽狂澜
学校副校长岳岚在向小狮妹推荐王心翼时也说,这名女生语文、英语、文综三门文科的成绩都很稳健,语文写作尤为突出。

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心翼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自己其实也是有短板的,比如数学和科学,有时候还是靠语文等学科的出色发挥,才把分数追了回来。
“初三第一次考试,理科两门没考好,本来还有些郁闷的,结果我们班那个小个子语文课代表突然冲进教室,对着我大喊:‘王心翼,你语文第一,班级断层第一!’我当时心里有点暗爽,突然觉得自己还挺强的,后来也是凭借语文一己之力,把其它几门学科的失利拉了回来。”
小狮妹也要来了心翼写过的考场作文。
《一臼春秋》
春分一过,山野的"箐"草便醒了。
外婆总在清明前三日上山,佝偻着背,指尖掠过湿漉漉的草叶。归来时,竹篓里堆着蓬松的绿,沾着露水和泥土腥气。她将箐草倒进木盆,井水哗啦啦地冲,墨绿的汁液顺着指缝淌下来,像一条蜿蜒的故乡河。——题记
懵懂的甜
青麻糍的香,是石臼里打出来的。蒸熟的糯米携焯过水的箐草进臼,外婆抡起樟木槌,"咚——咚——"地砸。糯米的黏与箐草的韧纠缠着,渐渐化作一团青碧的云。小小的我蹲在臼边,偷拈一块糍粑入口,烫得直哈气。外婆笑骂:"馋囡!"指尖却蘸了白糖,抹在我舌尖。那时的我,只懵懂青麻糍是甜的。
离乡的苦
离乡那天,后备箱塞满了裹着箬叶的青麻糍。"城里没有箐草……"外婆叮咛着,声音哑哑的。埋头书桌的夜,熟悉的草木香漫进房间——我恍惚听到外婆有节奏的击打声,心一下子安静下来。城市的钢筋森林里,箐在唇齿间绽放,可却蓦地泛起一丝苦涩——那是藏在香里的乡愁。
回甘的暖
考试失利那晚,妈妈默默蒸了青麻糍。"外婆说,箐草最耐寒。"她将糍粑切成小块,"经霜的箐叶,打出来的糍粑才香。"温热的米香里,我再次嚼出了不一样的滋味——那是用苦涩酝酿的甘美。
传承的醇
清明回乡,外婆的手已握不稳樟木槌,我便替她举起。学着记忆中的样子,我笨拙地轮打,糯米黏着槌头不肯分离,汗水浸透了后背。"手腕要这样——"外婆苍老的手带着我起落。臼中的糍粑还粘着箐叶,像幅未完成的画……"不错。"外婆拈起一块尝了尝,笑了:"比你妈第一次打的好。"晨光里,我看见她浑浊的眼中映着三个身影:曾经的她,年轻时的妈妈,和现在的我……
拈一块糍粑入口,我品这臼里春秋:青麻糍的甜,要经历春寒料峭的箐草;成长的滋味,需熬过独自咀嚼的夜晚;而那不褪色的香,在愿意为你采箐、打糍、留灯的人手里代代相传。——后记
对于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的语文成绩,心翼很谦虚:“还要继续努力”。
有一本手写摘录本
边看电影边积累作文素材
之前,小狮妹和许多语文学霸聊过,大家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但这次,王心翼分享了一个除了阅读以外,同样实用的作文素材积累方法——看电影。
“我喜欢看电影的传统要从小时候说起了。那时候爸爸妈妈会经常带我看迪士尼、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文学和美学的结合,思维在会随着故事情节律动,让我在观影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思考和视角。”心翼说,就是这些电影奠定了自己对文学的喜爱,让自己对语文有了兴趣。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心翼观看的电影深度也在逐渐递进。她说,自己现在比较爱看的是名著或经典小说的翻拍,比如最近刚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和《小妇人》。
她看电影不是单纯地看电影,而是会去揣摩电影背后的深意。
心翼说自己观影分为几个步骤,先沉浸式观影,看完后再去网上搜索影评,将电影中的一些好的文案抄进自己的摘录本。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就被我专门检索记录了下来。”
这本手写摘录本里不仅有电影中的台词,还有心翼在读书时看到的特别有深意的句子,或是网上浏览时看见的励志文案。


她会将他们分类记录下来,比如专门描写夕阳的记在一页,人民日报的金句记在一页。
她认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摘抄这些短句,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
她建议同学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每天花15分钟背诵积累的好句子,或是使用一些APP积累素材。“这些句子能很好地在行文间穿插,构成不同素材里的核心亮点,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享受自行检索的过程
在情景剧中感受文字的情感
李想老师在和小狮妹交流时说到,心翼是她教书多年来,遇到过的非常有文学造诣的学生。
这个天赋不仅体现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还展现在和文学相关的许多方面。“比如她曾经主导编创过三部情景剧,在学校里很轰动。”
“准备时间最久、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初二开学典礼上的《金牌之上》,那部剧整合了全年级同学的力量,观看规模也是最大的。”

王心翼(左一)和参与演出的同学
心翼说,相比作文,剧本的撰写更复杂,需要查阅的资料更多,所以每次写剧本前,她都会做大量功课。
“在写《金牌之上》前,我先去网上搜了许多奥运健儿的事例,再根据不同人物分配台词。这个过程让我积累了丰富的体育运动相关的素材,未来也运用到我的写作中。”
她解释说,在写剧本、对戏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不自觉地就把那些素材背下来记在心里。
对于没有太多时间阅读整本书的同学,心翼建议可以尝试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累素材,比如看新闻、听播客、看辩论赛或演讲,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参与创作诗歌、歌曲等等,都可以在潜意识中积累素材,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记忆不能光靠背
和同学分享更能加深印象
采访中,心翼还提到了一个语文记忆的好方法:和同学分享交流。
“刚刚陪我过来的一位女生是我的前桌,她语文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不是很稳定,我会经常和她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本,让她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摘抄或学习。当然,我也会经常和班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最近写的文章,或是摘抄的好句。”心翼说。
有几次,老师还特地邀请她在家长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她说说自己是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提高语文和其他文科成绩的。

王心翼向同学们分享写作经验
心翼说,语文不能光靠背,和同学的交流其实也是提升记忆力的一种方法,在分享的同时,自己也能再加深一遍印象。
从刚开始的紧张到越来越自信的表达,心翼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关于电影、写作和文学的事,她说,最想表扬自己的,是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的探索欲。
小狮妹也收集了一些同学和老师对她的评价。
同学说:热心、积极
“她对待所有同学都很热心,愿意分享,在班里人缘很好。不仅如此,她也非常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老师说:自律
“她平时学习非常自觉,完全不需要老师操心。听她妈妈说她在家里也是这样,别的孩子都是家长设置手机使用时间,她反而自己给自己规定20分钟,时间到了就立刻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