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38年,肖华进村开抗日会议,日军突然扫荡!常大娘急中生智将他藏进枣堆,可鬼子

1938年,肖华进村开抗日会议,日军突然扫荡!常大娘急中生智将他藏进枣堆,可鬼子尝了颗枣后,竟下令把整堆枣全拉走,危机瞬间爆发! 那年深秋正午,山东乐陵大常村。 常大娘坐在院西枣堆旁,手里的针线微微发颤。 枣堆下,埋着 22 岁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院门外,日军的皮鞋声越来越近。 乐陵已沦陷,日军 “三光” 政策肆虐枣乡。大常村百姓把八路军当亲人,常大娘家是边区有名的 “堡垒户”。 1938 年 9 月,肖华率部进驻乐陵,这里成了秘密据点。油灯常亮到深夜,墙上地图标着抗日作战计划。 常大娘 47 岁,是 6 个孩子的母亲。她总对家人说:“肖司令年轻有为,跟着八路军,才能把鬼子赶出去。” 她的丈夫常培仁是聋哑人,四个孩子都是抗日骨干。二儿子常树芬专做情报传递,熟门熟路穿梭枣林间。 那天中午,肖华带三名干部商讨冀鲁边根据地联防策略。当时日军两万兵力扫荡华北,边区靠地下交通站通信,会议关乎千军万马。 按惯例,常大娘坐在院门口缝补军装望风。眼角余光瞥见村头几个陌生身影,腰间挂着刺刀。 她不动声色推开门,压低声音说:“不好,是鬼子的探子!肖司令,快转移,特务摸过来了!” 肖华立刻让干部从后门撤离,自己快速烧毁机密文件。纸灰未散,院门外就传来 “八格牙路” 的呵斥声,日军已到院墙根。 千钧一发之际,常大娘拽着肖华冲向枣堆。这是全家忙活半个月的收成。 “快躺进去!” 她双手扒开枣堆,枣子滚落有声。肖华迅速卧倒,枣壳蹭着脸颊,毫不在意。 常大娘用枣子层层覆盖,把肖华埋得严严实实,只留一丝透气缝。她拿起针线筐坐下,指尖颤抖藏不住焦灼。 “娘,我在后门盯着!”16 岁的常树芬跑过来。他知道,自己是最后的屏障。 日军踹门而入,常大娘装作惊慌失措,领着他们屋里屋外搜查。土炕下、柴房里、粮囤后,刺刀戳得咚咚响,没找到任何人。 领头军官骂骂咧咧准备撤退,目光被枣堆吸引。一个士兵口渴,抓颗红枣塞进嘴里,嚼完竖起大拇指。 军官咧嘴一笑,下令:“这枣子好,全部装车带走!” 常大娘心头一紧,枣堆一动,肖华就会暴露。她强压心慌,想起灶房里的芦花鸡。 “太君,枣子酸,不如吃鸡!俺这就炖鸡汤给你们补身子!” 她堆起笑脸,冲进灶房。 抓起鸡的瞬间,她故意让铁锅 “哐当” 撞在灶台边。这是暗号。 后门立刻传来 “轰隆” 巨响,常树芬用石头砸塌柴门,转身往村后枣林跑。 “八路军跑了!” 日军见状,放弃枣堆,嗷嗷叫着追了出去。 直到日军消失在村口,常大娘才瘫坐在地,赶紧扒开枣堆。肖华爬出来,军装被枣汁浸透,脸上沾着枣泥。 他紧紧握住常大娘的手:“大娘,您救了我,也救了边区的抗战!” 另一边,常树芬钻进枣林土坑。日军搜了两个时辰,悻悻离去。 这场遭遇让常大娘明白,“堡垒户” 光有勇气不够。当晚她召集家人:“鬼子还会来,咱们得挖地道,让八路军有安稳藏身地!” 村里有日军眼线,全家只能深夜动工。常大爷挥镢头刨土,孩子们用簸箕运土,常大娘望风,有动静就咳嗽为号。 寒冬腊月,他们借着月光挖了四个月。手上磨出血泡,肩膀压出淤青,指甲脱落就用布条缠裹,接着干。 地道终于挖成,长 60 多米,高 1.2 米,宽 80 厘米。一头通向后山枣林,一头藏在炕洞下,设了透气孔和观察口。 挖出来的土,一部分填沟,一部分运到村头湾边,用稀泥封成粪堆模样,掩人耳目。 此后抗战岁月里,这条地道成了八路军的 “安全屋”。肖华多次在这里开紧急会议,边区重要文件藏在地道暗格里。 60 多位八路军干部在这里得到掩护。日军搜了一次又一次,没发现任何秘密。 常大娘全家成了 “机关工作人员”。三地委书记李广文的办公洞,藏在喂牲口的石槽下,直通西墙外的沟,留着半尺厚预备出口。 常大爷虽聋哑,心思缜密。见了八路军格外热情,遇着叛徒就处处小心。他曾保管几十份文件,交还时一份不差。 日军和汉奸多次折磨常大娘,用枪托砸她,扯着头发撞墙。一个月搜查 20 多次,她始终咬紧牙关,没透露半个字。 “这些年没在俺家搜出一个同志”,这是常大娘最自豪的事。 战士们都把常大娘家叫 “老槐树底下”。其实门口没有老槐树,他们把护佑自己的常大娘,当成了遮风挡雨的依靠。 那个年代,没有惊天誓言,没有赫赫战功。常大娘用一筐红枣、一条地道,书写了军民同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