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 刚处理完一摞文件的

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 刚处理完一摞文件的许世友不耐烦地挥挥手,这种年月找上门的多半是来告状的。 保卫员却没走,声音压得更低:是陶勇将军的孩子们,从上海走过来的。 办公室门被推开时,许世友正对着地图出神。 四个孩子挤在门口,衣服上还沾着泥点,最大的女孩怀里抱着个熟睡的婴儿,小脸冻得通红。 最小的男孩攥着半截铅笔,怯生生地说,爸妈都不在了,爸爸说过南京有您这个大恩人。 许世友这辈子见过的硬仗多了,可看见这场景心里还是猛地揪了一下。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上海开会,陶勇还拍着胸脯说孩子们都懂事,转头就传来人没了的消息。 本来想托人把孩子接到南京,没想到他们自己找来了。 1947年孟良崮的硝烟里,陶勇背着受伤的许世友在弹坑里爬了半里地。 当时许世友开玩笑说这条命算你捡的,以后可得管饭。 陶勇回了句你这山东汉子饭量太大,我可养不起。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竟是用这种方式兑现承诺。 孩子们身上还带着上海到南京的尘土味,许世友把自己的军大衣脱下来裹在最小的孩子身上。 炊事员端来热粥时,他发现最大的女孩一直盯着弟弟妹妹吃饭,自己抿着嘴没动。 这种时候说什么安慰话都多余,只能拍着她的肩膀说,以后这里就是你们家。 那会儿南京军区也不太平,造反派天天堵着门要揪斗“走资派”。 把孩子留在司令部等于把软肋露给别人,许世友在办公室转了三圈,最后拨通了肖永银的电话。 这位装甲兵司令是老部下,连夜开车从安徽赶来,车后座藏着给孩子们准备的新棉衣。 孩子们被送到安徽三界训练基地时,肖永银给他们改了姓。 直到1978年陶勇平反那天,长子陶伟拿着证明信找到许世友,老将军摸着他的肩膀半天说不出话。 后来陶伟成了装甲兵军官,每次演习路过三界,都会去当年住过的小平房站一会儿。 文革那几年类似的事不少。 徐向前把叶剑英的孩子藏在太原军区,聂荣臻用学习班的名义保护熊向晖的家人。 这些在战场上拼过命的将军们,在政治风浪里还是没忘了老规矩,不管什么时候,不能让兄弟的家人受委屈。 1985年许世友病重时,护士听见他迷迷糊糊喊“老陶,孩子们都好”。 其实那会儿陶家四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最小的那个当年抱着的婴儿,后来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他们每年清明都会一起去南京,在许世友的墓前放上瓶山东白酒,就像当年两位将军在战壕里那样。 这种情谊放在今天可能有人不理解,觉得冒着风险收留“反革命家属”不值当。 但在那些将军心里,战场上结下的交情比什么都金贵。 你把后背交给我,我就得护住你的家,就这么简单。 现在南京军区的军史馆里,还摆着许世友当年给孩子们改的化名登记册,纸页都发黄了,却比任何勋章都让人心里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