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曹冲靠称象成名,世人都夸他聪明绝顶,司马懿:其实他是蠢到家了

建安六年的许都,一头大象把整个中原搅得沸沸扬扬。东吴孙权送来的这头巨兽,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闹的谈资——毕竟在当时,中原人别

建安六年的许都,一头大象把整个中原搅得沸沸扬扬。东吴孙权送来的这头巨兽,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闹的谈资——毕竟在当时,中原人别说称象,见过大象的都没几个。曹操站在相府庭院里,看着这庞然大物拍着耳朵,当场下了道令:“谁能不伤人不伤象,称出它的重量,赏千金,官升三级。” 这话一放,文官武将挤破了头,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切块称,被曹操瞪得缩了脖子;有人说造个巨型秤,可连秤杆用什么木头都想不出来。一群成年人愁得抓耳挠腮,最后倒是个穿着锦袍的小娃娃,脆生生地开了口:“爹爹,我有办法。”

这孩子就是曹冲,当时才五岁,是曹操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拉着曹操的袖子,把办法一五一十说出来:“把大象赶到大船上,在船身吃水的地方画道线,再赶下来装石头,等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多重了。” 曹操眼睛一亮,立马让人照做,结果分毫不差。在场的人无不拍案叫绝,连夸“丞相有子如此,真是天意”,曹操笑得胡子都翘起来,抱着曹冲亲了又亲。可人群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撇了撇嘴,冷笑一声转身就走,这人正是刚被曹操征召入府的司马懿。后来有人跟他提起这事,司马懿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这孩子,蠢到家了。”

这话要是传到曹操耳朵里,司马懿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可他说的“蠢”,压根不是指曹冲的智商。要知道,曹冲的聪明可不是只体现在称象上,《三国志》里说他“智意所及,有若成人”,这话一点没掺水。有回曹操得了只羽毛艳丽的山鸡,想让它跳舞助兴,可山鸡性子傲,任谁逗都不动弹,曹操的脸越拉越长,旁边献鸟的人吓得腿都软了。曹冲一看这架势,赶紧跑过来说:“爹爹别急,我能让它跳。” 他让人搬来一面大铜镜,山鸡一看到镜里的“同类”,立马炸了毛,扑腾着翅膀又跳又叫,羽毛张开像朵花,曹操的火气瞬间消了。事后曹操问他怎么想到的,曹冲歪着头说:“山鸡好斗,见了‘对手’肯定要比一比呀。” 这心思细腻劲儿,连老谋深算的贾诩都暗暗佩服。

更难得的是,曹冲的聪明里还藏着仁心。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按当时的规矩,看守仓库的小吏轻则杖责,重则杀头。小吏哭着来找曹冲求救,曹冲让他三天后再去请罪,自己则故意把衣服剪了个洞,哭丧着脸去找曹操:“爹爹,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别人说这是不吉利的兆头,我好怕。” 曹操摸了摸他的头,笑道:“都是瞎胡说,我的衣服也被老鼠咬过,啥事儿没有。” 等小吏来请罪时,曹操果然没生气,还安慰道:“我儿子的衣服穿在身上都被咬,何况马鞍放在仓库里,不怪你。” 这一手“曲线救人”,既救了小吏的命,又没驳曹操的面子,比那些只会说“丞相饶命”的大人高明多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既有智商又有情商的神童,在司马懿眼里却“蠢”得无可救药。这就得说说三国时期曹家的“家国情”了——曹操表面上是汉相,实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儿子们早就盯着继承人的位置虎视眈眈。原本最有希望的曹昂战死沙场,曹丕、曹植、曹彰几个立马开始明争暗斗,朝堂上的大臣也纷纷站队,今天你给曹丕递诗,明天我给曹植送兵书,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在这种时候,曹冲的“神童”光环,根本不是加分项,而是催命符。

司马懿看得明白:曹操越喜欢曹冲,曹冲的处境就越危险。曹丕为了上位,连亲弟弟曹植都能逼得七步成诗,面对比曹植更得宠的曹冲,他能手软吗?更要命的是,曹冲才五岁,既没有自己的势力,也没有老臣扶持,就像捧着一块金砖在闹市走,人人都想抢,抢不到就想毁掉。司马懿自己就是靠“藏”才活下来的——曹操第一次征召他,他装瘫痪在床上,连老鼠爬脸都不动;第二次曹操放话说“不来就抓起来”,他立马“病愈”上任,这份隐忍才是乱世里的生存法则。可曹冲倒好,恨不得把“我最聪明”四个字刻在脑门上,每次都在曹操面前抢尽风头,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果不其然,建安十三年,曹冲突然得了重病,高烧不退,曹操亲自守在床边祈祷,甚至想给儿子冲喜,可还是没能留住他,年仅十三岁就没了。曹冲一死,曹操哭得昏天黑地,对着曹丕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冲儿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 这话里的怀疑再明显不过——他压根不信儿子是自然病逝。而曹丕登基后,更是把曹冲追封为邓哀王,看似风光,实则是想堵住天下人的嘴。要是曹冲能懂点藏拙的道理,像司马懿那样“藏锋守拙”,哪怕少在曹操面前出几次风头,多跟哥哥们处好关系,说不定就能熬过这致命的一劫。

有意思的是,司马懿骂曹冲蠢,自己却活成了“聪明”的极致。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叡,靠着装病骗过曹爽,最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魏的大权牢牢抓在手里。可他的“聪明”,全是算计和隐忍,没有半分曹冲的仁爱。他的后人司马炎虽然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可晋朝短短几十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踵而至,司马家的子孙死的死、逃的逃,比曹家的下场还惨。而曹冲虽然早逝,却因为称象的故事、救小吏的善举,被后人记了一千多年,提到“神童”,谁都会先想到他。

现在再回头看司马懿的那句“蠢到家了”,倒像是个悖论。曹冲的“蠢”,是不懂权谋的天真;司马懿的“聪明”,是机关算尽的世故。在三国那个尔虞我诈的乱世里,曹冲的聪明或许真的救不了自己,但他的善良和纯粹,却比司马懿的权谋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曹丕杀了弟弟,司马懿篡了曹家的天下,他们都赢了权力,却输了人心。而曹冲虽然输了性命,却赢了千古的名声。到底谁更“蠢”,谁更“聪明”,或许早就不是司马懿能说了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