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25年11月,北国粮仓吉林已进入丰收季的尾声。在被誉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这片沃土上,一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并结出了振奋人心的硕果。
在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一位村支书正见证着自家2250亩土地上发生的奇迹。通过与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的合作,他的试验田不仅实现了玉米亩产增收一成以上,更额外收获了400多斤大豆,实现了“一地双收”的创举。

01 从能源巨头到助农先锋:中国石油的“跨界”新角色
提及中国石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加油站和源源不断的工业“黑金”。然而,这家能源巨头正凭借其遍布乡镇的庞大网络,悄然扮演起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角色。
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依托其覆盖全省超九成乡镇的数百座乡村加油站,以及专门设立的农业农村服务站,构建了一个深入田间地头的服务网络。
他们不再仅仅是能源供应商,更转型为现代农业的服务商和赋能者。通过主动对接乡镇需求,联合优质农资企业,为农民提供化肥、农技等一站式服务,打通了农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战略转型,既响应了吉林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召,也体现了大型国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多年来在农资保供领域积累的信誉,使他们赢得了越来越多新型农民的信赖。
02 科技赋能黑土地:“精准滴灌”解锁增产密码
此次德惠试验田的成功,关键在于两项核心现代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水肥一体化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水肥一体化技术,被视为破解干旱地区增产难题的“金钥匙”。浅埋于地下的滴灌系统,如作物的“毛细血管”,将水和养分精准输送到根部,极大提升了利用效率。
素材显示,该技术让化肥利用率提高了整整30%,在节水节肥的同时,实现了作物的茁壮生长。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套科学严谨的定制化服务流程。
中国石油的技术团队首先对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即“测土配方”,破解土地的“营养密码”。随后,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调配水溶性肥料的配方和用量。
加油站经理的笔记本,详细记录了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这种“保姆式”的田间管理与技术支持,确保了科学种植方案的完美执行。
与此同时,试验田采用的“2行玉米+2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也是一项提升土地利用率的重大创新。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玉米的边行优势和大豆的固氮养地能力,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系统性增产目标。
03 从观摩会到新订单:一本“算得过来”的经济账
显著的增产效果,迅速吸引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从2025年8月到10月,吉林省及长春市政府相关部门与吉林销售联手,组织了多场大型现场观摩会。
超过3000名来自松原、四平等地的种植大户前来“取经”。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项新技术划算吗?一位来自白山临江的农户现场算了一笔账后得出结论:划算!
虽然水肥一体化设备和专用肥料的前期投入略高,但增产带来的直接收益,以及节水、节肥、节省人工的长远效益,远超初期成本。土地的产出效益被最大化了。
这本清晰的“经济账”,打消了众多农户的疑虑。观摩会现场,中国石油的工作人员被团团围住,农户们争相咨询明年订购化肥的价格与服务细节,展现了对这一新模式的高度认可。
这场在黑土地上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科技助农的巨大潜力,也为吉林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范本。
德惠试验田的丰收景象,是中国石油跨界服务“三农”,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它证明了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可靠的社会化服务,传统农业完全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于金光这样的带头人计划在来年全面推广该模式,一个由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科研力量和新型农民共同参与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这不仅将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更将为守护好“中华大粮仓”贡献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