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条“家长跪地被学生轮流踩过”的视频时,我心头一紧。画面里,父母们跪成一排,蒙着眼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他们背上踩过——这竟然是河南某中学的“感恩教育”活动。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孩子踩完后摘下眼罩,发现刚刚踩过的是自己的父母,当场崩溃大哭。
学校后来道歉了,说“形式不当”。可是这种让人不适的“感恩表演”,真的能教会孩子感恩吗?有网友一针见血:“这不是感恩教育,是负罪感教育。”另一位家长留言:“我绝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正的感恩应该来自日常生活的点滴体会,而不是这种刻意制造的震撼。”
确实,感恩教育本身没有错。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很多孩子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却未必懂得背后的辛苦。让他们学会珍惜、懂得回报,这本是教育的重要一环。问题在于,我们该用什么方式。
有效的感恩教育,绝不是让孩子在震惊和愧疚中学会“感恩”。恰恰相反,它应该让孩子在理解和尊重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感激之情。比如,让孩子真正参与家务劳动,体会父母操持一个家有多不容易;或者引导他们观察父母的日常工作,了解生活背后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体验,比任何震撼式的表演都更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是,感恩必须是双向的。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强调孩子要感恩,而忽略了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样的感恩就会变味。健康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付出源于爱,而爱的接收者也应当学会用爱回馈——这不是债务偿还,而是情感的流动。
说到底,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任何以牺牲尊严为代价的教育方式,都值得我们警惕。当孩子们长大后回首这段经历,他们记住的会是父母的爱,还是那个被迫踩过父母背脊的尴尬瞬间?或许,这才是所有教育者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