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温骤降,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不少人在出现症状后,会习惯性地翻出家中常备的退烧药、感冒药或抗生素,凭“经验“自行服用,希望快速缓解不适。这种看似省事的做法,背后却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危机。
你以为只有“滥用抗生素“才危险?事实上,像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奥司他韦乃至某些中成药,若使用不当,同样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你的身体——尤其是肝、胃、肾等重要器官,甚至诱发不可逆的损伤。
那么在冬季常见病多发的当下,我们该如何正确、安全地用药?又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用药误区必须避开?
一
感冒与流感:先分清再吃药
分清类型:
普通感冒
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主要由鼻病毒等引起。
流行性感冒(流感)
起病急骤,症状较重,常伴有高热(39°C以上)、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反而较轻,由流感病毒引起。
对症选药是关键:
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其成分往往是“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几种的组合。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此类药物,极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含对乙酰氨基酚
可用于退热、缓解头痛及肌肉痛。
含伪麻黄碱
用于缓解鼻塞。
含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
用于减少打喷嚏、流鼻涕。
切勿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成分相似的复方感冒药,以免同一成分(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发肝损伤。
抗病毒药物使用说明:
奥司他韦,其活性代谢产物是一种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病毒的播散。使用需注意:
上海德济医院
,赞2
在流感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以减少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2.由于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等,以及对某些流感病毒株可能存在的抗药性,奥司他韦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服用。
中成药需要根据证型选择:
如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荆防颗粒等,需根据风寒、风热等证型选择,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二
咳嗽:分清干咳与有痰,对症下药
1
干咳:
可选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
2
在痰液过多或过于黏稠的情况下
选择合适的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是至关重要的。
氨溴索: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容易咳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稠厚、咳嗽困难。
乙酰半胱氨酸:通过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易于咳出。
使用注意:注意它们可能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例如乙酰半胱氨酸会减弱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药物的药效。患者在使用祛痰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三
冬季常见皮肤问题用药:
1.皮肤保湿:
①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碱性过强的沐浴露。
②洗澡后立即涂抹保湿霜/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
③选择含有甘油、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产品。
2.皮肤瘙痒:
如果瘙痒严重,可在药师指导下使用外用止痒药,如炉甘石洗剂。若伴有湿疹,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类药膏,需遵医嘱。
3.冻疮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保暖是关键!穿戴手套、厚袜,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治疗:未破溃时,可使用冻疮膏(如肝素乳膏、樟脑乳膏)促进血液循环;已破溃时,需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并包扎保护。
四
关节疼痛用药
寒冷天气会使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进而加重旧患疼痛。
外用首选:
可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 等消炎镇痛凝胶,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全身副作用小。
内服谨慎:
如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可短期服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最好在餐后服用。有胃病史者需告知医生。
五
冬季安全用药:避开这些致命误区
红灯:警惕这些用药误区!
饮酒御寒并服药:
1.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药物期间饮酒,可能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2.双硫仑样反应,通常在饮酒后15-30分钟内发生,症状包括胸闷、气短、面部潮红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3.为了安全起见,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及停药后至少一周内,都应避免饮酒。
感冒药混着吃:
重复用药是冬季用药安全的大忌,尤其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
盲目使用抗生素:
1.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和流感无效;
2.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削弱机体免疫力,并加速耐药性细菌的产生;
3.如滥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等,会破坏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平衡,降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
用饮料送服药物:
茶、咖啡、果汁、牛奶等饮品,均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药效。而最稳妥的送服方式,莫过于温白开水。
绿灯:养成这些好习惯!
遵医嘱,看说明书:
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期清理家庭药箱:
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变质,及时清理补充。
慢病患者坚持用药:
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冬季病情易波动,切不可自行停药,应密切监测,定期复诊。
注意药品储存:
大部分药品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过热。部分生物制剂(如胰岛素)需冷藏,但切勿冷冻。
六
特殊人群的冬季用药关怀
①儿童:应选用儿童专用剂型(如滴剂、混悬液),并严格依据体重计算剂量,切勿将成人用药减量后给儿童服用。
②老年人:常一人多病,用药种类繁杂,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较高。建议使用用药记录卡,并定期请药师进行用药重整。
③孕产妇:用药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婴儿。任何用药都必须咨询医生。
专家提醒:
上海德济医院/青岛大学上海临床医学中心提醒:面对冬季疾病,科学的预防远胜于被动的治疗。从日常做起:勤洗手、多通风、戴好口罩,切断传播途径;注重营养、坚持运动、保证睡眠,夯实身体根基。同时通过接种疫苗,为健康添上一份专业保障。当您对用药感到不确定时,及时寻求医生或药师的帮助,让专业的指导为您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