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个朝代存在仅不到10年,却影响了中国1000年,备受后人推崇

在中国历史的朝代列表里,有个“小透明”特别扎眼——后周,存世刚满9年,连个像样的年号都没攒够,却硬生生给后来一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的朝代列表里,有个“小透明”特别扎眼——后周,存世刚满9年,连个像样的年号都没攒够,却硬生生给后来一千年的历史定了调。你说怪不怪?比它长命的朝代一抓一大把,比它有钱的也不在少数,可偏偏是这个“短命鬼”,让赵匡胤捡了现成的江山,还让后世史学家拍着大腿惋惜:“要是柴荣不死,哪有宋朝的份?”这后周到底藏着多少硬核本事?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压根就没想过当皇帝。这老爷子早年命苦,爹死得早,跟着娘讨饭长大,后来参军混口饭吃,凭着敢打敢冲的狠劲,一步步熬成了后汉的实权大将。刘知远待他不薄,他就掏心掏肺地报答,哪怕刘知远死了,也一门心思辅佐小皇帝刘承祐。可这小皇帝是个“白眼狼”,年纪轻轻疑心病比谁都重,看郭威兵权在手就睡不着觉,偷偷摸摸把郭威全家都杀了。你说这换谁能忍?郭威本来只想守着剩下的家人安稳度日,结果被逼得家破人亡,一怒之下带兵打进京城,没费多大劲就把后汉给掀了,顺手建立了后周。

郭威当皇帝后,没学那些暴君的样子穷奢极欲,反而把“省钱”刻进了骨子里。皇宫里的金银珠宝全收起来,换成粮食赈济灾民;大臣们想给他修豪华宫殿,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老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你修这破房子给谁看?”更难得的是选继承人,他自己的儿子都没了,按理说该传给女婿或外甥,可他偏偏看中了养子柴荣。为啥?因为柴荣从小在他身边长大,做事踏实,脑子还灵光,比那些只会享乐的亲戚靠谱多了。为了让柴荣顺利继位,郭威不惜把反对的大臣贬到偏远地方,还逼着女婿和外甥发誓效忠柴荣,这份格局,在五代十国那个“谁拳头硬谁当皇帝”的年代,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柴荣一继位,就把后周的“战斗力”拉满了。这哥们是个实打实的“工作狂”,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处理朝政,连吃饭都在和大臣们商量国事。刚登基没多久,北汉就联合辽国打了过来,后周的军队吓得腿软,刚一接战就往后跑。柴荣急了,亲自穿上铠甲,拿着长枪冲在最前面,大喊:“都给我上!退后者斩!”将士们一看皇帝都这么拼,也顾不上害怕了,回头就和敌人拼命,硬是把北汉和辽国的联军揍回了老家。经此一役,柴荣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立马搞起了“军队改革”——老弱病残全赶走,年轻力壮的加钱训练,还搞了“末尾淘汰制”,打得差的直接开除,没几年就练出了一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禁军。

在治国上,柴荣更是有一套“组合拳”。他最恨贪官污吏,规定只要贪够一文钱就砍头,楚州防御使张顺贪了点银子,被他直接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左藏库使符令光延误军袍制造,导致士兵受冻,也被当场处死。这么一来,官员们吓得不敢有半点私心,朝堂风气一下子就清了。他还打破了“当官看出身”的老规矩,不管你是农民还是书生,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当官。但他也留了个心眼:谁举荐的人,要是犯了错,举荐人也得跟着受罚。这一下,大臣们举荐人才时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被连累,朝堂上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本事的人。

国力强了,军队猛了,柴荣就开始“开疆拓土”。显德二年,他派大军打后蜀,没几个月就收回了秦、成、阶、凤四州,把后蜀打得哭爹喊娘;紧接着又三次出兵南唐,把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全抢了过来,南唐皇帝吓得赶紧去掉帝号,乖乖当后周的“小弟”。到了显德六年,柴荣把目光投向了被辽国占了多年的燕云十六州——这可是中原王朝的“心头肉”,丢了几百年了。当时不少人劝他:“辽国太厉害,咱们别去碰硬茬。”可柴荣铁了心要打,带着大军北上,仅仅42天就拿下了三关三州十七县,辽军吓得躲在城里不敢出来,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

就在柴荣准备一鼓作气收回幽州时,老天爷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突然得了重病,连马都骑不了,只能下令退兵。这一病,就再也没好起来。临终前,柴荣拉着赵匡胤的手,把年幼的儿子柴宗训托付给他,哭着说:“我儿还小,以后就拜托你照顾了。”赵匡胤当场哭得稀里哗啦,发誓一定会尽心辅佐小皇帝。可谁能想到,柴荣刚去世半年,赵匡胤就借着“北上御敌”的名义,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转头就把小皇帝赶下了台,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

说起来,赵匡胤真是捡了个“金元宝”。他接手的后周,疆域辽阔,军队精锐,老百姓安居乐业,连后蜀、南唐这些对手都被柴荣打残了。可赵匡胤登基后,却犯了“被害妄想症”——他怕其他武将也学自己“黄袍加身”,搞了个“杯酒释兵权”,把武将的权力全收了回来,还定下“重文轻武”的国策。结果呢?柴荣练出来的精锐禁军,战斗力越来越差;本来有希望收回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了泡影,后来更是酿成了“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掳走,受尽屈辱。要是柴荣能多活十年,别说辽国,就算统一全国都不在话下,赵匡胤哪里还有篡位的机会?

后周虽然只存在了9年,可它留下的影响却延续了上千年。柴荣搞的禁军制度,被宋朝继承了下来,成了宋朝军队的基础;他制定的选官制度和反腐措施,被后世王朝借鉴了几百年;甚至他打下的疆域,为后来宋朝的统一铺好了路。更重要的是,后周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战乱,让老百姓看到了太平的希望——要是没有后周打下的底子,说不定战乱还得持续几十年,老百姓又要多受几十年的苦。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虽然嘴上说要“善待柴氏子孙”,但实际上却把后周的功绩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以至于后来很多人只知道宋朝统一了中原,却忘了是柴荣铺好了所有的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历史爱好者为柴荣惋惜,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而那个短命的后周,也成了历史上最让人遗憾,却又最让人敬佩的朝代之一。

现在再翻开五代十国的历史,郭威的隐忍、柴荣的雄才、赵匡胤的投机,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后周就像一颗短暂却耀眼的流星,虽然在历史的夜空中只划过了一瞬,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它用9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朝代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走向,还为后世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大概就是后周虽然短命,却能被后人推崇千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