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公安局一封警情通报送到沈伯洋面前时,这位曾叫嚣“被大陆制裁很荣幸”的“台独”分子依然强装镇定。他没想到,这一次的立案侦查,像一记重拳直接击中其家族企业的命门。兆亿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沈土城——沈伯洋的父亲——焦急地翻看着财务报表。海关总署注销其进出口资质的决定,让这个依赖大陆供应链的企业瞬间陷入绝境。合作15年的大陆供应商纷纷终止合同,仓库里积压着价值3亿新台币的货物。
双面人生的崩塌沈伯洋的“双面人生”在2025年夏天走到尽头。这个一边高喊“抗中保台”、一边通过家族企业从大陆赚取巨额利润的“台独”分子,终于为他的虚伪付出代价。兆亿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简单却有效:从浙江绍兴采购纺织面料,从福建泉州获取石材,从广东东莞购进自行车零配件,然后转手卖往南美、非洲市场。香港《文汇报》调查发现,2008年以来该公司与大陆企业交易数百次,金额高达上亿元人民币。与沈伯洋在台湾的激进“台独”形象形成尖锐对比的是,其父沈土城的公司在商业登记中一直使用“中国台湾”。这种两面性被台湾网友讽刺为“绿能,你不能”——绿色的民进党可以,但你不行。沈伯洋创办的“黑熊学院”更是将“借独敛财”发挥到极致。这个获得前联电董事长曹兴诚6亿元新台币赞助的组织,打着讲座、培训、户外演练甚至亲子活动的幌子,高价售卖从大陆淘宝平台批发的急救包、野外生存装备。网络批发价约200新台币的急救包,经“黑熊学院”转手便上涨十倍。
美援背后的真相沈伯洋的“台独”生意不仅赚两岸钱,还收美金。2025年初,台湾媒体爆出惊人内幕:沈伯洋通过多个组织接受带有美国背景的资金援助。根据爆料,由沈伯洋创办并担任理事长的“台湾民主实验室”,通过美国富豪索罗斯设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等中间环节,获得USAID计划约135万美元资助。他担任副理事长的“台湾民主促进会”拿到44万美元,任理事的“环境法律人协会”也获得5万美元。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指出,沈伯洋长期接受美国资助,在岛内宣扬“台独”思想,其任职的这些看似普通的台湾民间组织,实际上是煽动两岸对立的工具。更令人咋舌的是,沈伯洋还被曝在美国拥有两笔未申报的房产。在美个人信息查询网站“People Finder”上,可检索到加州两处房产曾疑似由沈伯洋持有。有知情人士透露,沈伯洋曾私下表示“去我在美国的房子住”。
大陆制裁的精准打击2024年10月,国台办将沈伯洋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时,他还公开声称“非常荣幸”。他低估了大陆打击“台独”的决心和力度。2025年6月5日,国台办宣布对沈伯洋关联企业兆亿有限公司实施惩戒,禁止其与大陆组织、企业、个人进行任何交易、合作。这对依赖大陆供应链的兆亿公司来说是致命一击。制裁效果立竿见影。兆亿公司70%的业务原本依赖大陆供应链,制裁后订单量暴跌52%。台湾银行迅速冻结其2.3亿新台币授信额度,原本谈好的3笔海外贷款也瞬间告吹。业内人士估算,这家公司现金流最多撑3个月,破产清算已成定局。大陆海关总署随后废止了兆亿有限公司以“Sicuens International CO。 LTD”名义改头换面在海关的登记注册,切断了其试图规避制裁的企图。
法律铁拳全面收紧2025年10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决定对沈伯洋涉嫌分裂国家犯罪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沈伯洋发起、建立“台独”分裂组织,大肆宣扬“台独”分裂谬论,长期从事分裂国家犯罪活动,是不折不扣的“台独”顽固分子。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是反对“台独”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必要之举。根据《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沈伯洋涉嫌的“分裂国家罪”情节特别恶劣者可判处死刑,且可进行缺席审判。这意味着即使他本人未到案,只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司法机关仍可依法对其判刑定罪。台湾退役将领栗正杰分析指出,沈伯洋今后只要离开台湾到任何一个与大陆签署引渡条款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被引渡至大陆。前民代邱毅也警告,沈伯洋可能面临缺席审判和全球通缉。
“黑熊学院”的真面目沈伯洋创办的“黑熊学院”,表面上是进行民防培训的组织,实际上却是培育“暴力台独分子”的基地。公开数据显示,“黑熊学院”2023年开课203场,还专门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培训手册,其活动现场最小的孩子只有10岁。岛内自由撰稿人沈宽指出,“黑熊学院”的名字来自台湾原生的黑熊,近年来“已成为台湾的图腾标签,其隐含的台湾意识是十分鲜明的”。沈伯洋的激进主张受到“台独金孙”赖清德及深绿政客的欢迎。他声称台湾应该成立应对大陆的“作战中心”,识别所谓“第五纵队”,对岛内“高风险群”的几十万人进行管控。他特别点名“在大陆做生意或有妻小在大陆的人”以及嫁到台湾的陆配,声称“这些人一开始就要管好”。更令人愤慨的是,沈伯洋和“黑熊学院”成员在大陆配偶“亚亚”被台当局限期离境期间落井下石,称她为“来自敌对国家人士”,同时叫嚣“猎杀”陆配。
泡沫破裂的警示沈伯洋的案例充分暴露了“台独”分子的虚伪本质和必然下场。台湾《联合报》评论文章讽刺道,在“抗中保台”的戏码里,沈伯洋在舞台上卖力演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沈伯洋父亲是否赚了人民币,也不在于沈伯洋是否将“抗中”当作一门赚钱生意,而是当岛内政治体系长期推行所谓“道德审查”时,终究会反噬自己。大陆打击“台独”顽固分子的手段日益多元化、精准化。从政治警示上升到法律惩治,从制裁个人延伸到惩戒关联企业,大陆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惩独”机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认为,重庆市公安局对沈伯洋采取的法律措施,意味着大陆打击“台独”顽固分子的行动从政治警示上升到了法律惩治的新阶段。沈伯洋的溃败给所有“台独”分子敲响了警钟:分裂国家的生意,注定是亏本买卖。你可以靠耍嘴皮子博眼球,但你的企业、你的财富,在国家主权面前不堪一击。
沈伯洋曾嚣张地表示“台湾人没在怕的”,但当法律铁拳真正落下时,他的家族企业迅速陷入绝境。那些仍在幻想“以商谋独”的人,应当从沈伯洋的下场中看清一个事实: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