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玩玉人的十大"通病"曝光!第9条我不敢承认,但身体很诚实...

说实话,玩玉这么多年,我发现玩玉人就像被刻了某种"基因密码"。走在路上,你根本不用问,光看行为就能认出谁是玩玉的。今天我

说实话,玩玉这么多年,我发现玩玉人就像被刻了某种"基因密码"。

走在路上,你根本不用问,光看行为就能认出谁是玩玉的。

今天我就来盘点一下玩玉人的十大习惯,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玩家,估计至少中三条,甚至全中!

来,对号入座,看看你中了几枪?

01 看到石头就手痒,恨不得盘两下

这毛病,我认了。

只要是个圆润的东西,手就不由自主想盘。

核桃盘、文玩盘、鸡蛋盘,甚至走在路边看到几块鹅卵石,都想捡起来掂量掂量,摸两下。

有次陪老婆逛超市,看到超市里的鹅蛋,我下意识就拿起来摸了半天。

老婆白了我一眼:"买不买?不买放下!"

我这才反应过来,尴尬地笑了笑。

但说真的,没什么比盘玉更舒服的了。

那种温润的手感,细腻的触觉,只要手一碰到玉,整个人就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根本停不下来。

盘玩,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02 包里必备手电筒,见玉就想打灯

去市场淘玉,我包里永远装着一个手电筒。

这已经成了职业病。

看到玉,不打灯看看结构、看看有没有瑕疵,心里就不踏实。

时间久了,这习惯就泛化了。

有一次朋友给我看她新买的翡翠镯子,我二话不说掏出手电就打。

朋友愣了:"你随身带手电啊?"

我笑了笑:"习惯了,玩玉人的标配。"

后来更离谱,看到什么透光的东西都想打灯看看。

玻璃杯、塑料瓶、甚至鸡蛋...

玉友们,这算不算是走火入魔了?

03 看啥都觉得"太干",没有玉的油润

玩和田玉玩久了,审美都变了。

和田玉那种油润的质感,真的把人养刁了。

走在路上看到石头雕塑,第一反应不是看造型,而是:这石头太干了,一点油性都没有。

看到其他玉种,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那种温润如脂的感觉,是和田玉独有的魅力。

玩过好料子的玉友都懂,一旦习惯了那种细腻、油润、糯性十足的手感,再看其他的,真的有点回不去了。

这不是矫情,是真的被"养刁"了。

04 心中有个圣地,此生必去和田

说起和田这个地方,对玩玉人来说就像朝圣一样的存在。

从接触和田玉那天起,我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和田。

去看看玉龙喀什河,去亲眼看看那些籽料是怎么被冲刷、打磨出来的。

去感受一下那片土地的厚重和神秘。

认识一些老玩家,他们的原则更"硬核":非新疆料不玩。

在他们心中,只有产自新疆的玉,才配叫真正的和田玉。

那种对产地的执着,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信仰。

虽然现在国标已经把俄料、青海料都纳入和田玉范畴,但在很多老玩家心中,新疆料的地位,始终无法撼动。

05 手上没玉,浑身难受

这条我必须承认。

手上要是一刻没有玉,整个人都不自在。

吃饭的时候,左手端碗,右手一边扒饭一边摸着玉牌。

睡觉的时候,玉镯不摘,把件放枕边。

甚至洗澡的时候,都会把玉挂在浴室门把手上,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戴上。

有玉友可能会问:不怕磕坏吗?

怕啊,但更怕的是没有玉在身边的那种空虚感。

对我们来说,一玉在手,攥住的是一份安定,怀揣的是一份惬意。

这种感觉,不玩玉的人可能无法理解。

06 淘到心仪的玉,必发朋友圈炫耀

别以为玩玉人都是沉默寡言的老学究。

说起玩玉的趣事,我们能滔滔不绝讲三天三夜。

好不容易淘到一块心仪的玉,怎么可能不发朋友圈?

拍照、修图、配文字,一气呵成。

"今日淘得一宝,白度一级,油性极佳,爱不释手!"

底下马上有一堆玉友点赞评论:

"老哥厉害啊,这料子真漂亮!"

"多少米收的?能透露吗?"

"啥时候一起去市场淘淘?"

这种分享的快乐,是玩玉的一部分。

毕竟对大多数玉友来说,能淘到一块真正心仪的好玉,实在太难得了。

遇到了,不炫耀一下,怎么对得起这份缘分?

07 看到别人戴玉,眼睛就挪不开

别人上街看美女。

我上街,盯着美女脖子上的玉坠。

看到别人戴玉,就忍不住多瞅几眼。

这是和田玉吗?

是籽料还是山料?

白度怎么样?

雕工如何?

脑子里自动开始评估、分析。

有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大姐戴了块玉镯,我盯着看了好久。

大姐被我看得不自在了,警惕地往旁边挪了挪。

我赶紧移开视线,心里默默想:那镯子料子不错,可惜雕工一般...

玉友们,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

反正我是改不了了。

08 听到"玉"字,大脑自动触发

这个真的太准了。

玩玉玩久了,对"玉"这个字,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朋友说:"这鱼真好吃。"

我脑子第一反应:玉?什么玉?

朋友说:"下雨了。"

我下意识:玉?买玉了?

甚至听到"遇见""愉快""欲望"这些谐音字,都会让我想到玉。

老婆有次实在受不了了:"你能不能别满脑子都是玉?"

我笑了笑:"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玉友们,你们懂的。

爱得深沉,连谐音都不放过。

09 偷偷把玉往脸上蹭,还不好意思承认

这条可能有点"羞耻",但我知道很多玉友都干过。

把玉往脸上蹭,据说能让玉更油润。

脸上的油脂,确实能暂时让玉看起来更有光泽。

从科学角度讲,这种"人养玉"的方式其实作用有限。

真正让玉变润的,是长期盘玩带来的包浆和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

但架不住很多玉友就是喜欢这么干。

有次我拿着新入的一块玉牌,趁老婆不注意,悄悄在脸上蹭了蹭。

结果被她逮个正着。

"你干嘛呢?"

"没...没干嘛,擦擦汗..."

她翻了个白眼:"擦汗用玉?你骗鬼呢?"

好吧,我承认。

这个习惯虽然没什么科学依据,但就是有种迷之快感。

玉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偷偷干过?

10 送礼只送玉,其他都看不上

自从玩玉以后,我再也没为送礼发过愁。

因为无论送谁,我的首选永远是和田玉。

送老婆,玉镯、玉吊坠,既显品味又保值。

送孩子,平安扣、长命锁,寓意平安健康。

送父母,福寿题材的把件或挂件,祈求健康长寿。

送朋友,玉牌、玉扳指,够档次够情谊。

和田玉温润内敛,寓意美好,既不张扬又显心意,是最合适的礼物。

而且玉是越戴越润,越玩越有感情的。

送一块玉,就是送一份长久的陪伴。

现在家里亲戚朋友都知道,只要我送礼,八成就是玉。

甚至有人开玩笑:"你这是把玉石店开到我们心里了。"

我笑笑:"要么不送,要送就送最好的。"

这十个习惯,你中了几条?

我是十条全中。

玩玉玩到最后,玩的不仅是玉,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那份对美的追求,对温润质感的迷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别人可能觉得我们"走火入魔"。

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种"痴",是一种幸福。

手中有玉,心中有安。

每一次盘玩,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每一块玉,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一份缘分。

玉友们,你们还有哪些"怪癖"?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知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病入膏肓"!

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