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普陀区环球港52层,高258米的“云端”婚姻登记点成为城市新地标。在这里领证的新人不仅可以完成登记全流程,还能将上海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
“在这既能见证爱情,还能出片,仪式感和存在感都直接‘拉满’。”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副主任归燕飞介绍,特殊日子的预约名额几乎一放出就被抢光。
在云南大理洱海生态廊道,来自江西的陈浩和女朋友专门为“海誓山盟”的美好寓意而来。
今年国庆期间,成都郫都区“棠悦婚礼堂”开业,这座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浪漫地标,将传统婚礼升级为沉浸式度假体验。
01 政策赋能与需求转变,共促婚旅经济兴起婚旅经济的蓬勃兴起,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今年5月10日,我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结婚登记实现“全国通办”。
最新数据显示,近半年已累计办理“全国通办”婚姻登记超26万对,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婚旅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
各地政府抓住这一机遇,推出系列“宠新人”举措。新疆赛里木湖景区为在婚姻登记中心领证的新人提供终身免门票优惠;成都推出“蓉城囍事”文旅消费品牌,在中秋国庆期间同步开展婚姻登记延时服务。
上海则将部分婚姻登记机关迁入特色文化小镇和甜爱路等“甜蜜地标”。
随着95后、00后成为新婚主力军,婚旅消费需求正从传统仪式向体验升级转型。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为婚旅经济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婚旅经济不仅是一场浪漫的仪式,更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它串联起婚姻登记、婚纱摄影、目的地婚礼、交通住宿、餐饮伴手礼等多个环节,带动效应突出。
大理州旅游行业协会目的地婚礼分会会长赵灿辉介绍,大理依托“苍山洱海”IP打造了全海景水台婚礼、白族院落婚礼等30多种产品,形成从旅拍到住宿的一站式服务链。
“目前,大理州成熟的婚庆经营主体达100多家,带动关联经营主体数百家。2024年,大理州举办目的地婚礼超5000场,旅拍服务覆盖20万对新人,年行业产值近18亿元。”赵灿辉说。
青岛的婚庆产业同样发展迅猛。据青岛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统计,青岛婚庆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相关旅游产业年产值更是超过百亿元。每年到青岛婚拍的新人约有20万对,催生出规模庞大的“甜蜜”产业。

面对这一新兴市场,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婚旅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浙江淳安县以千岛湖为背景,构建“婚登+文旅”全产业链。当地推出了“草坪婚礼”、“游艇婚礼”、“空中婚礼”等特色婚旅产品,并创新推出“千岛喜礼”特色伴手礼,将传统农特产品转化为“甜蜜产业”的特色载体。
淳安县副县长姜君表示:“从景点开发到‘千岛信物’推出,从婚纱旅拍到蜜月度假,我们不断深化多业态协同,为年轻人和结婚纪念日的朋友们提供多元化、高品质婚恋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爱情打卡胜地。”
青岛则依托山海资源,打造“海誓山盟 爱在青岛”婚庆品牌。各区市建立了景区型颁证基地,将第三海水浴场、情人坝、安娜别墅等知名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富有爱情内涵的特色婚恋文旅打卡线路。
珠海也不甘示弱,在“5·20”期间,各区联动推出从海岛婚姻登记点到艺术馆集体颁证仪式等活动,打造“城市浪漫图谱”。东澳岛婚姻登记点的设立不仅满足新人对“仪式感”的追求,更激活岛屿文旅资源的集群效应。

要让婚旅经济长长久久,需要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文化赋能的多元合力。各地应立足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和文旅产业特色,打造差异化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需要强化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与数字化服务升级,优化新人及亲友的出行体验;联动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建立标准化服务规范,保障消费权益。
针对家庭式婚旅趋势,设计亲子友好型套餐,在满足新人仪式需求的同时,为随行亲友配套亲子游乐、康养休闲等服务,能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协同增收。
青岛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李利军认为:“积极发展甜蜜经济,必须利用好婚姻登记的‘窗口’作用。”在沿海一线、历史城区等标志性景点打造一批网红婚姻登记点,能够更好地吸引流量、拉动消费。
只有积极延伸婚恋产业链条,整合优质文旅资源,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婚恋+文旅”主题产品,才能让更多外来年轻人选择在当地举办婚庆活动,把甜蜜事业办成甜蜜产业。
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实施,婚旅经济有望成为激活文旅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云南已计划将旅拍纳入“十五五”文旅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制定旅拍摄影服务规范指引。
上海虹口区则成立了“甜蜜产业发展联合会”,推动婚庆服务与文旅体验、餐饮住宿、金融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曾梦想过一场特别的婚礼?是雪山脚下的誓言,还是海边夕阳下的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梦想婚礼目的地,让我们一起描绘婚旅经济的未来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