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那几天,广州的陈师傅每天凌晨五点就爬起来出车,早高峰接完上班族,中午往商圈跑,晚上再送几波去夜市的乘客,一天下来流水轻松破八百,有时候碰上个跨城去周边景区的订单,单趟就能赚两百多,连吃饭都顾不上好好坐一会儿。
可刚过国庆假期,陈师傅就明显感觉 “凉了”—— 早上在小区门口等了四十分钟,才等来一个去三公里外地铁站的短途单,下午两三点更是连着一个多小时没响过单,到晚上收车时一算,流水才三百出头,到手的钱连国庆时的一半都不到。
其实不光陈师傅,不少网约车司机都有这种感受:国庆的订单狂欢像一阵风,吹过之后就进入了淡季。
但淡季不是真的没订单,只是订单的时间和地方变了。就像长沙的张师傅,他淡季每个月流水还能维持在一万二到一万三,秘诀就是不跟平峰期 “死磕”。
之前他也试过从早跑到晚,可平峰期单子少,空跑的里程多,油钱都搭进去不少。后来他索性调整了时间:早上七点到九点、下午五点到七点这两个早晚高峰,肯定守在路边接单,这时候订单不仅多,还有溢价,有时候比平峰期的单子赚得还多;中午就往商务区跑,上班族下楼吃饭、送文件的短途单不少;周末晚上则盯着娱乐商圈,年轻人看完电影、逛完街,打车需求也旺。
还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订单,比如清晨五点多的机场预约单,乘客赶早班机,一般会提前预约,而且路程远、收入高;本地要是有演唱会、展会,提前去场馆附近等着,散场时也能接一波集中订单。
除了抓准时间,吃透平台的规则也能多赚不少钱。现在平台在淡季都会推补贴活动,每天出车前,先打开平台的奖励中心,看看当天的 “定点奖励”“高峰冲刺奖”。
还有平台的热力图,别看到红色区域就往那扎,老司机都知道要提前 15 分钟预判 —— 比如商场晚上九点闭店,提前半小时就往商场出口附近开,等乘客出来正好能接上,比堵在车库里强多了;要是接了跨城订单,结束后赶紧设个返程顺路单,能少跑不少空路,节省下来的时间又能多接几单。
赚得多不如省得多,淡季里控制成本也很关键。开燃油车的师傅,别猛踩油门急刹车,急加速会让油耗飙升 30%,慢慢开反而能省不少油;要是开新能源车,就趁晚上十点后电价低的时候充电,成本能比白天少一半,一个月电费最多能省四百多。
保养方面,每周都检查一下轮胎气压,气压不足会多耗 10% 的油;车子有小毛病别拖着,小问题拖成大故障,修起来更花钱。常规保养也不用非得去 4S 店,找家口碑好的快修店,费用能少 30%,质量也有保障。
淡季最考验的还是心态。有的师傅看到单日流水低就着急,要么随便接单瞎跑,要么干脆歇工,反而越歇越慌。张师傅常说:“高分司机没有淡季”,订单少的时候正好是养号的好机会,把服务分提上去,把接单技巧练熟,等旺季来了,就能比别人多接 30% 的订单。而且也别把自己逼太紧,平峰期单子少的时候,找个地方歇半小时,喝口水、吃点东西,别疲劳驾驶,身体好了才能长期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