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浙江大学
81岁浙大传奇校友计划让出君亭酒店控制权,杭州多家知名酒店创办都和他有关
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的吴启元先是去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农场锻炼,而后便加入华东制药厂担任工程师。此后,一个机会的出现改变了这位工程师的命运。1986年,因合资创办了中日友好饭店,杭州市政府从各个行业选调...
浙江大学王迪教授获颁“中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
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王迪获颁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于2008年由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倡议设 立,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奖项之一,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
浙江大学发文,祝贺刘诗雯勇夺全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金牌
虎扑11月23日讯十五运圆满落幕,浙江大学发文《8金5银7铜!浙大师生闪耀全运会!祝贺刘诗雯勇夺全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金牌。刘诗雯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5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
JIPB|浙江大学徐建红课题组揭示水稻逆转录转座子Copia2在干旱胁迫下激活的双重机制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海南研究院 徐建红 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在读博士生 杨圳锟 和已毕业硕士生 黎雯静 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刘振 副研究员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祝贺!12位浙大人当选2025年两院院士
傅向东(浙江大学1998级博士)、朱冰(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8级本)、舒歌群(浙江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内燃动力工程专业1980级本)等三位浙大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江华(浙江大学电机系1982级本硕)、樊仲维(浙江...
浙江大学打造会玩浏览器的AI助手:真正像人类一样上网搜索信息
这项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大学、滑铁卢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发表于2025年10月,论文编号为arXiv:2510.10666v2。研究团队包括于涛、张正博、吕志恒等多位研究者,主要通讯作者来自滑铁卢大学的陈文虎教授...
一起来看看全国的211高校都在哪里。211高校是我国最好的高校,而985高校
一起来看看全国的211高校都在哪里。211高校是我国最好的高校,而985高校又是在211高校基础上选拔的顶尖高校,是211高校中的精华。985高校一共有39所,实际上在39所985高校中还有更为精华的高校,就是31所被称之为是副部级大学的高校。能考上211高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智商已经非常之高了,尤其是在河南高考竞争非常激烈的省份,211的录取率不超过2%,属于最顶级的那群人才。河南拥有1亿以上的人口,却只有一所211高校,还是有些少了。
浙大校友汪全立已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财办主任
据“浙江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4日,浙江省委十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汪全立曾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2024年1月获公示拟任省直单位正厅领导职务,随后担任了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财办专职副主任。
浙江省公安厅与浙江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11月13日,浙江省公安厅—浙江大学合作交流会暨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浙江大学举行。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杨青玖,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并讲话。省公安厅与浙江大学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在平安校园建设、专业人才联合培养、...
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11月12日,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在杭州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宣布共同成立“浙江大学-蚂蚁集团 大数据认知计算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将聚焦“AI for Data”前沿方向,致力于从底层数据库到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应用的全链路...
HiWoo Box IPC 网关破解浙大中控 DCS 数采难题
浙大中控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其 DCS 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冶金等流程工业场景。然而,在浙大中控 DCS 系统的实际数据采集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协议兼容不畅、安全风险突出、项目落地缓慢等...
选工科,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谁更值得报考?
若侧重学科广度、科研平台数量及特定领域(如农业工程、软件工程)优势,浙江大学则是更优选择。以下为具体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 在工科领域整体实力强劲,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其顶尖工科学科众多,如机械、船舶与海洋...
【深度分析】浙大8.8元清蒸螃蟹事件:一场被放大的价格情绪与集体焦虑的
浙大食堂的平价菜品,本是一道普通的校园餐,却在网络上掀起情绪海啸。它暴露的,并非价格问题,而是—公众对“资源差距”与“体制舒适区”的深层焦虑。一、事件表象:8.8元螃蟹,引燃的不只是羡慕 事件起源于一张高校食堂菜单...
浙大食堂8.8元一只的清蒸螃蟹引热议,工作人员回应:并非刻意与校外比价,天气转冷已停售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食堂售卖的螃蟹价格十分亲民,仅需8.8元一只,引发热议。众多网友纷纷表示羡慕不已,甚至直呼“馋哭了”。记者随即联系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表示,校内食堂主要服务于学生...
浙大网新跌2.07%,成交额1.6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728.49万元
资料显示,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八路1号4号楼1501室,成立日期1994年1月8日,上市日期1997年4月18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网络设备与终端、软件外包与服务,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增长约5%,浙大保研率断崖式领先!8所省重点大学低于百分之十
根据浙江大学官方网站公示的2026年保研人数和保研名单,我们可以了解2026年浙江大学的保研推免率情况。据悉,2022届浙江大学共有6172位毕业生,而获得保研推免公示的人数达到了2570人,据此可知,浙江大学2026年的保研率约为41...
硬核学术排名出炉:浙大仅次于哈佛,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浙江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领域的论文持续占据全球前 1%队列,这种“硬产出”使其在莱顿排名中超越斯坦福,成为学术实力的直接佐证。浙大的“双一流”建设聚焦学科交叉,在“智能+”“健康+”等领域布局了数十个科研平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圣野辞世,享年104岁|浙大毕业,多篇作品入选小学教材
1945年,圣野考入了浙江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大学时代的圣野 近80年创作生涯里,他以活泼童趣的赤子之心为几代读者写下大量诗歌、童话、寓言等作品,出版了60余部作品集。代表作《欢迎小雨点》《春娃娃》等多次获奖并入选小学...
浙江大学2024年捐赠收入超25亿,排名第二
2024年中国内地高校捐赠收入TOP20排名,浙江大学以25.2亿元排名第二。浙江大学2024年捐赠收入超25亿,排名第二 来源:缘网站长noheart 发表时间:2025/11/01 20:27:26
郑强教授,再次抛出惊人言论!他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人工智能要是把劳
郑强教授,再次抛出惊人言论!他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人工智能要是把劳动力废了,社会可能会混乱!”网友:这话说得太在理了,振聋发聩!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好教授!”郑强教授说:“如今大家都一股脑儿地扎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但咱们得时刻牢记,咱们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要是一味地发展人工智能,把人的劳动力都给边缘化甚至淘汰了,那我可得提醒你们,这极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混乱!咱们不能光顾着谈智能制造,就忽视了人的体能和劳动价值。如果发展走向偏离了人的核心,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可就真要出大问题了!”此事引发热议,有网友说,人工智能没有错,社会分配才是关键,如果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财富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过上舒服的日子,何乐而不为?但是人工智能产生的效益却让财富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这样普通老百姓就惨了,社会就乱套了。也有网友说,郑强教授说得没错,现在的人工智能大多取代的是间单的人类重复劳动,而像消防、排雷、高空作业等危险的地方确鲜有人工智能的身影。应该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人工智能。还有网友说,别人的人工智能,是从事艰苦危险无人愿意从事的工作。我们的人工智能,先从下层劳动者开刀。在我看来,郑强教授这番话可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全面考量的。当下,就业形势本就严峻,工作岗位供不应求。要是自动驾驶技术全面取代了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自动派送系统抢了快递员的饭碗,自动贩卖机让便利店的店员没了工作,那得有多少人面临失业的困境?要知道,这些职业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可是维持家庭生计的重要支柱。他们靠着这份工作,辛苦奔波,就为了能让家人吃饱穿暖,让孩子有学上。要是连这最后的饭碗都被人工智能抢走了,他们的家庭又该如何维持生计?孩子们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反,我认为人工智能应该被应用到更有意义、更能造福社会的领域。比如说,在政务办公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办事效率,缩减不必要的公务人员,从而减少政府开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建设中。再比如银行,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周末晚上也能正常办理业务,这样大家就不用专门请假去银行办事,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有航天事业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可以避免人员冒险,降低风险,推动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本应是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利器,而非成为剥夺底层民众生存权利的“凶手”。如今,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盲目推进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却忽视了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的巨大社会风险。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或缺。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科技的进步,就牺牲掉底层民众的基本生存保障。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为被替代的劳动者提供转岗培训、就业扶持等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否则,当人工智能引发的失业潮席卷而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们绝不能让科技的发展成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而要让其成为构建和谐、公平社会的强大动力。
“浙大教授”郑强这话的含金量还在升高他曾语出惊人“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
“浙大教授”郑强这话的含金量还在升高他曾语出惊人“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人工智能要把劳动力搞废……”这一年多来,观察我们这座城市,似乎他的质疑不无道理,走在街上越来越多的无人快递车,回收车,商场里,医院里扫地机器人随处可见,无人售货店遍布公共场所,6月份,我在万象城还看到了面馆,全程机器人操作。以前总是报道沿海地区的工厂机器人上线,大力裁减了劳动力,以为离我们内陆城市很遥远,如今看来,机器人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在感慨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禁不住有些担心,这么多的机器人取代人工,如今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失业,快递外卖保洁这些工作是他们活下去的保底行业,如果再被机器人取代,失业者靠什么活着呢。郑教授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还得考虑人的体能,发展人工智能不能丢失社会责任感。你们认为人工智能会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