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辽宁舰
现代化战争有多烧钱?中国14亿人,每人捐1000,可以打多久的仗?如果明天真的打
现代化战争有多烧钱?中国14亿人,每人捐1000,可以打多久的仗?如果明天真的打仗了,中国14亿人一人掏出1000块,这波“众筹”,能撑多久?老话说过,打仗就是烧钱,现在烧得更狠——导弹还没点火,服务器先得高速运转;无人机刚起飞,卫星信号就得全程锁定,这些看不见的“烧钱机器”,比炮弹还费钱。咱们先算笔账:14亿人每人1000块,总共1.4万亿人民币。这笔钱够买多少装备?6360辆99A主战坦克(单价2200万),或者7万轮火箭炮齐射(一轮2000万),听着不少吧?但上了战场,这些数字撑不了几天。辽宁舰出海训练一天,光燃油就得2000万,舰载机起落、弹药补给加起来,单日消耗轻松破亿;歼-20飞一小时45万,挂弹再花百万,要是搞次编队巡航,半天就能烧掉一个小目标。这还只是“硬件成本”,真正的大头在后勤。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42天砸了610亿美元,放现在得值400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天往沙漠里扔100亿现金。空中加油一小时泵油上万吨,够几百架F-15“满血复活”;M1坦克集群冲锋,每发炮弹5000美元,一天几百发就是百万美元打水漂。更别说卫星维护——地面站天线转慢一秒,情报延误可能多砸数十亿,海湾战争时美军卫星链路卡壳几小时,损失直接滚成雪球。伊拉克战争更夸张,高峰时每天花2.7亿美元,20年总开销超2万亿美元,其中80%是退伍军人的长期护理费用。英国打伊拉克,光修装备就花了84亿英镑,仓库里堆着500辆待修坦克、700辆战车,零件比黄金还贵。现代战争就是这样,打出去的是炮弹,拖回来的是账单——装备损耗是平时的3倍,国会报告里“修坦克比买新的还贵”成了常态。回到中国,2025年军费1.78万亿人民币,看着不少,但分摊到每天也就48亿。央视新闻算过,一场中等规模战争,单日后勤保障就得10亿,1.4万亿“众筹款”按这个节奏,140天就见了底。要是碰上高强度对抗,歼-20批量出动、航母战斗群巡航,一天消耗可能翻几番,撑不过俩月。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得加一句“科技未到资金先到”。一颗军用卫星研发发射百亿,防毁系统还得再花几十亿;歼-20的隐身涂层、99A的复合装甲,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人民日报说得实在:国防科技成本背后,拼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经济韧性。所以,14亿人的1000块,能买来一时的弹药,买不来持续的国力。现代战争从来不是“众筹”能撑起来的,它烧的是芯片工厂的产能、石油管道的流量、科研实验室的灯光——这些,才是真正的“战争底气”。
这才是全球最先进航母,战力为辽宁舰6倍,美国海军却笑不出来
而其二号舰“肯尼迪”号,被不少军事专家称为“全球最强航母”,据估算其综合战力可能是辽宁舰的6倍。但就是这艘号称“海上霸主”的超级战舰,却让美国海军怎么也笑不出来。2011年,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迎来一个重要时刻—...
辽宁舰、山东舰用不了空警-600?不是啥大问题
其中,空警-600提到过去受限无法滑跃起飞,如今舰载预警机终于能登上航母甲板,这一说法瞬间引爆了军迷圈,大家纷纷讨论:咱们的空警-600是不是真上不了辽宁舰和山东舰?要探讨这个问题,得先从空警-600使用的发动机说起。目前...
日本都已经做好计划,如果开战,就和中国打“潜艇战”,效仿二战时候德国的狼群战术,
日本都已经做好计划,如果开战,就和中国打“潜艇战”,效仿二战时候德国的狼群战术,围猎我们的航母,封锁海域。玉渊潭天的回应很直接:想打潜艇战,问问辽宁舰,问问山东舰,问问福建舰,问问“东风快递”答不答应。日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预谋,挑衅中国,绑架美国,然后掀起一场大战,最后自己乘乱取利。作为美国在亚洲的桥头堡,日本绑架美国的概率很大,日本想挟美对付我们,美国也想通过日本削弱我们,虽然他们各怀鬼胎,但是目的上有很大一部分重合,所以,这次高市早苗不是简单的挑衅,而是有预谋的试探。1996海上对峙,2016海上对峙,马上就要到2026年了,美国想遏制我们,日本想倾覆我们,这次高市早苗的发言,或许就是一个起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高市早苗如此猖狂高调的表态,不是简单的挑衅,而是很可能会引发真正的战争,历史上,日本就曾说过,满蒙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借口行使自卫权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一次,高市早苗提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活脱脱就是一个当年的翻版。对于小日本这个心腹大患,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防止日本狗急跳墙,率先偷袭,虽然我们有信心最后战胜他们,但如果有机会,最好还是先发制人,用最小的代价来赢取胜利。
美国最爱打嘴炮!竟喷辽宁舰是全球最差航母,但实战能力证明,比他们美丽国的尼米兹号都强得多…
美媒公开“全球最差航母”,辽宁舰因俄上榜,其标准与结论难以服众… 2018年,美国知名媒体《商业内幕》发布了一份颇具争议的“全球最差航母”评选结果,这份榜单从当时全球各国海军现役的42艘航母及准航母中,筛选出七艘他们...
这是全球最先进航母?战力达辽宁舰6倍,如今美军却笑不出来
而其中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更是焦点—它造价高达130亿美元,号称战力是辽宁舰的6倍,原定2020年服役,结果一拖再拖,最近说要到2027年才能交付。这么多年来,这艘“超级航母”已经让美军笑不出来。肯尼迪号于2011年...
风水轮流转!当年刁难中国的土耳其,如今造航母,咋看都像辽宁舰
更妙的是,它那艘“国产航母”,怎么看怎么像辽宁舰。真应了那句话—风水轮流转。先说中国的故事。1998年,乌克兰甩卖前苏联遗产,中国低价拿下“瓦良格号”。但那玩意不是现成的航母—没动力、没武器、没雷达,船体完成度不到...
美国媒体搞大新闻,荒唐评价辽宁舰是全球第一烂航母,结果福特号自己先瘫了,被啪啪打脸!
美媒荒唐评选辽宁舰为最差航母,所谓‘俄国血统’和‘48小时启动’纯属造谣!2018年,美国知名媒体《商业内幕》发布了一份颇具争议的“全球最差航母”评选结果,这份榜单从当时全球各国海军现役的42艘航母及准航母中,筛选出七...
看看吧!这就是我们中国三大航母的区别,单就外形而言,真是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吓一
看看吧!这就是我们中国三大航母的区别,单就外形而言,真是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吓一跳!辽宁舰是2012年9月25日入列,山东舰是2019年12月17日入列,福建舰是2025年11月5日入列,时间间隔分别是7年和6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我们中国的航母制造真正是跨越式发展,全世界绝无仅有!且不说技术原理,单就外形来看,感觉三大航母简直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首先我们看一下航母甲板,辽宁舰和山东舰的甲板前面都是翘起来的,呈现坡状,而福建舰的甲板完全是平坦的。再看舰岛,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舰岛是变得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航母甲板的可利用面积越来越大,能够搭载的飞机越来越多。如此巨大的变化,简直就是老人机和智能手机的区别啊!不知道几年之后,第四艘航母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中国海军的“饺子”还得赶紧下!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已下水的055大驱
中国海军的“饺子”还得赶紧下!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已下水的055大驱共计14艘、052D驱逐舰共计39艘、054B护卫舰共计2艘、054A护卫舰共计46艘、076两栖攻击舰1艘、075两栖攻击舰共计4艘、901A综合补给舰共计3艘。1个航母打击群的基本配置大致如下:航母1艘,055大驱2艘,052D4艘,054B(或054A)5艘,076(或075)1艘,901A综合补给舰1艘,095攻击核潜艇1-2艘。眼下,中国海军已进入3航母时代,可以想象,既要满足三个航母打击群的战舰配置需求(中国航母的数量也不会仅有3艘,再过5年,中国航母的数量也许会达到5艘),又要保持数支独立的特混驱护舰队,还要打造若干个两栖打击群,就目前的上述舰船规模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看来,中国海军还得赶紧“下饺子”!
200年10月27日的一张环球时报,文章标题:中国离造航母有多远?文章中配图的航
200年10月27日的一张环球时报,文章标题:中国离造航母有多远?文章中配图的航母则是,游弋西太平洋海域的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这艘航母于2009年5月份退役封存,2021年10月份被卖给拆船公司拆解!2025年11月5日,随着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的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也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从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到2025年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入列,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中国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谁又能想到,从2006年环球时报上提出的那个设想:中国离造航母有多远?到现在的2025年中国三航母时代,也只过去了19年!
一位日本华人表示“讲实话,中日如果开战,中国是打不过日本的,日本武器领先中国30
一位日本华人表示“讲实话,中日如果开战,中国是打不过日本的,日本武器领先中国30年,中国人不要自吹自擂!”这个帖子一发出去,就在网上炸了锅。发帖人是个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华人,平时在东京一家电子厂上班,搞军工零部件的。他在社交平台上直球放话,说中日要是真打起来,中国那边扛不住,日本的装备甩中国三十年起步,大家别老在那吹牛了。这话听着扎心,但也戳中了不少人好奇的中日军力这档子事儿。说实话,这不是啥新鲜话题,中日关系一紧张,网上总有人扒拉军力对比,数据图表满天飞。可这位华人的表述太直白,瞬间就把辩论推到高潮。咱们不妨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看看日本的武器真有那么神,中国这边又在哪块儿追得紧。先说日本的军工底子吧。人家从二战后就开始低调攒家底,自卫队虽然宪法上被卡着脖子,不能搞进攻性力量,但这些年改头换面,装备更新换代快得像坐火箭。拿海军来说,日本的“出云”号和“加贺”号直升机航母,虽然名义上不算真航母,但排水量两万吨级,甲板上能停F-35B隐身垂直起降战机。这玩意儿从美国买的,单价上亿刀,日本就砸钱进了十几架。F-35B的隐身性能牛,雷达截面小得像只鸟,机动性也强,适合日本那种岛链地形。陆军那边,10式坦克是亮点,轻量化设计,车重才四十多吨,配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在城市或山区钻来钻去灵活得很。炮管是120毫米滑膛,射速高,精度准。空军主力还是F-35A,数量上百架,电子战套件齐全,数据链能跟美军无缝对接。预警机这块,日本用的是E-2D升级版,旋转雷达盘能360度扫描,探测距离四百公里以上,低空目标抓得稳。别看E-2系列老根子,但日本维护链条完整,故障率低。电子设备是日本强项,传感器小巧精密,集成度高。比如他们的宙斯盾舰,伯克级改装版,垂直发射单元九十多个,SM-3导弹拦截成功率高,去年在东海演习里就秀过手。工业基础上,日本有三菱重工、川崎这样的巨头,供应链虽靠进口些关键材料,但工艺精湛,质量把控严。话说回来,日本军费今年破六万亿日元,占GDP1.3%,这钱砸在高科技上,效果立竿见影。难怪那位华人说领先三十年,他天天接触这些零件,感觉中国那边还差口气。但话说回来,这话听着片面了点。中国军工这些年可不是吃老本,发展速度全球第一。海军现在三艘航母在列:辽宁舰改装自瓦良格,山东舰常规弹射,福建舰电磁弹射,吨位八万吨级,舰载机歼-15和未来的歼-35,数量上日本几倍。055型驱逐舰,万吨级大家伙,垂直发射一百一十二单元,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五百公里,鹰击-21高超音速,够狠。空军歼-20隐身战机服役两百多架,双发鸭翼布局,航程两千公里,超视距作战靠PL-15导弹,射程超三百公里。发动机从WS-10迭代到WS-15,推重比1.2,机动性不输F-22。预警机空警-500,固定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四百五十公里,多目标跟踪能力强过E-2D。陆军99A坦克,125毫米炮,主动防护和反应装甲,适应高原沙漠,数量上千辆。火箭军东风-21D,射程一千五百公里,专治航母;东风-26,覆盖日本全境,精度米级。北斗系统全球三十多颗星,定位误差厘米级,不用看美国GPS脸色。导弹防御红旗-19,拦截弹道导弹成功率高。工业链是关键,中国从芯片到合金全自主,产能爆表,一年造几十艘舰艇,日本一年下水一两条都费劲。军费两千多亿刀,规模世界第二,训练强度大,信息化水平高。俄罗斯卫星社去年一篇报道就说,中日军力对比,日本潜力有限,中国有体系优势。历史这东西,总爱打脸。甲午战争那会儿,清朝北洋舰队装备先进,花银子从德国英国买的铁甲舰,可指挥乱套,士气低落,输得一塌糊涂。抗美援朝,中国步枪对美军飞机大炮,靠人海战术和地形,硬是顶住了。可见,武器领先不等于赢,战略、后勤、意志更管用。日本现在人口老化,兵源少,自卫队招人难,去年征兵率才60%。中国一亿多适龄人口,动员力强。美日同盟是把双刃剑,美国介入复杂,核威慑让大战门槛高。
日本难掩野心,公然仿袭攻击辽宁舰,这群怂王八,有胆量直接动手吗?
日本右翼分子按捺不住野心,公然模拟攻击辽宁舰,妄图在钓鱼岛下黑手… 军迷圈流传着一句经典论断:“真理永远在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而在如今的西太平洋海域,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每一次远航,都在用实力诠释着这句论断的...
航母上宽下窄,为什么不会发生侧翻?因为水底下的航母,才是航空母舰的技术精髓。
航母上宽下窄,为什么不会发生侧翻?因为水底下的航母,才是航空母舰的技术精髓。航母甲板上看着堆得满满当当,又是几十吨重的歼-15战斗机,又是几百吨的雷达大天线,可这些加一块儿,也就占整艘船重量的15%到20%,纯纯是“表面热闹”。就拿咱们的辽宁舰说吧,甲板上摆20多架战机,再算上武器和各种设备,撑死了也就几千吨重。可水下藏着的那些家伙,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比这沉。要是核动力航母就更夸张了,光一个核反应堆就有几百吨重,再加上4台蒸汽轮机、好几千吨的燃油,还有一整舱的弹药,这些“压舱的大块头”直接把航母的重心拽到了水下十几米深的地方,跟给航母装了双沉在海底的“铁脚”似的,想晃都晃不动。这道理其实跟咱小时候玩的不倒翁一模一样:只要重心比浮力的中心点低,不管怎么晃,最后都能自己晃回来。船在水里走有个基本规律,浮力的作用点在“浮心”上,说白了就是水下船身排开的水的重心位置。航母设计的时候,早就把重心和浮心这俩点算得明明白白的了。水面上的甲板再宽,也只是“轻量级选手”,水下那些实打实的重家伙才是真主角,硬是把航母的重心压到了浮心下面。就算风浪再大,也顶多推着航母晃悠几下,想把它掀翻?门儿都没有。光靠重家伙压舱还不够,航母水下的“身材”也藏着不少精妙设计。你要是凑近了看就知道,航母水下的舰体其实是胖乎乎的纺锤形,根本不是咱看着的“上宽下窄一条线”。这种造型有个好处,船身要是往一边倾斜,浮心就会跟着往倾斜的那一侧挪,相当于浮力自动伸个“胳膊”把航母往回拽。就像辽宁舰,它水下舰体的最大宽度,比水面甲板窄不了多少;再加上舰体两侧那厚厚的钢板,有的地方能到250毫米厚,比城墙砖还结实,既能多存点浮力,又能增强抗倾斜的能力,一举两得。更关键的是,航母还装了套“实时调平衡的系统”,能随时调整重心。你想啊,舰载机调度的时候,十几架战机从船头挪到船尾,重量一下子就偏了,这咋办?别急,水下的压载水舱立马就开工,要是左边歪了,就往右边的舱里灌水;要是右边沉了,就把右边的水抽到左边。几分钟的功夫,就能把重心调回来,稳得很。就说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光压载水舱就有十几个,总容量超过一万吨,比一艘护卫舰还能装,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突然的重量变化。之前美军的“罗斯福”号航母遇到台风,晃得特别厉害,最后全靠压载水舱疯狂调水才稳住身形。这要是换了普通的船,早翻了。水下的“安全保障”还不止这些。航母水下的舰体被分成了上百个水密舱,就跟搭了个立体的积木楼似的。就算一边被撞破几个舱进水了,其他舱还是密不透风的,根本不影响整体。2017年的时候,美国的“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撞船,进水几千吨都没沉,靠的就是水密舱提供的“备用浮力”。而航母的备用浮力比驱逐舰还夸张,通常能达到自身排水量的100%以上,相当于多带了一整艘船的浮力备用,安全感拉满。再加上舰体里纵横交错的龙骨,辽宁舰的纵龙骨是用200毫米厚的钢板铆起来的,横龙骨跟它呈90度交叉,整个水下结构硬得很,能扛住数万吨的冲击力。风浪想把它掰弯?难!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航母水下的“大鼻子”(也就是球鼻艏),不光是为了减少水的阻力,还能帮着稳住身形。这个大鼻子能产生额外的浮力,抵消一部分甲板的重量;同时还能减少海浪对舰体的冲击。遇到大风浪的时候,球鼻艏能把迎面来的波峰切碎,让航母左右摇晃的幅度减少一半以上。之前山东舰在南海遇到10级大风,甲板上的战机都提前加固好了,结果船身也就晃了十几度,没出啥事儿,这背后,水下的球鼻艏和压载系统可是立了大功。说到底,航母能在海上稳得跟泰山似的,全是水下设计的功劳。那些藏在水面下的重家伙、精密的平衡系统,还有结实的舰体结构,凑到一块儿,才让这个“海上城市”既能扛住台风,又能顶住战机起降的冲击。咱们平时看甲板上的战机飞得威风,殊不知水下那些看不见的“真功夫”,才是航母真正的技术核心。这事儿其实跟做人也有点像:能不能稳住,关键看“根基”扎得深不深。
从瓦良格到 6 万吨航母,土耳其新舰与辽宁舰有何关联?
从瓦良格到 6 万吨航母,土耳其新舰与辽宁舰有何关联?来源:科普启示录小强哥 发表时间:2025/10/31 09:19:0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9月,土耳其官方高调官宣,其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