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被抹杀400年的真相,这个反贼才是人民的救世主

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造反开国,造反灭国。造反群体也一样——都是一群连饭都吃不上的穷光蛋。更巧合的是,这两次造反是中华

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造反开国,造反灭国。

造反群体也一样——都是一群连饭都吃不上的穷光蛋。

更巧合的是,这两次造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农民阶级为首的唯二起义成功案例。

只可惜同人不同命,朱元璋成为千古一帝,而李自成到死都顶着一个反贼的名号。

他的大顺皇朝根本没人承认,活像历史上一个跳梁小丑。

但我本人对李自成相当敬重,可以说李自成就是老百姓的光。

不管是谁写的史书,哪怕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种灵魂史书,写史都是以朝廷为视角,主角从来都不是老百姓。

“饿殍遍野”只是一句修饰词,“易子而食”更是道德沦丧的一种体现。

但对当时的老百姓,这是日常。

饥饿,是一切事物的原动力。

举个简单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我失业了。

为了省钱,我每天就吃两个韭菜鸡蛋馅饼,五毛钱一个,我足足吃了两个月。

知道什么感觉吗?

我都想去抢劫了,是真的有这个想法,幸好我及时找到了工作。

我还记得公司决定录用我的时候问我一句话: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回答的是:管饭就行。

生在现代的我,每天有两个馅饼吃都差点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不敢想象,在崇祯那个时代,老百姓是怎么活的。

看看史书记载:崇祯元年至七年,秦中大旱,泉竭井枯,野无青草。

一句话,没粮食。

崇祯也没有,所以他并不打算救灾。

非但不救灾,苛捐杂税还上涨了三成。

李自成就是个受害者,他因为欠税被游街示众。

要知道,李自成也算朝廷的人了,虽说是个不入流的驿卒,但也算是公务员了。

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怎么活?

当旱灾持续到第五年,遮天蔽日的蝗群成了压垮生机的最后一根稻草。河南巡抚玄默在奏折中写道:“飞蝗食苗殆尽,民争捕蝗为食,腹裂而死者相枕藉。”

更恐怖的是随之而来的鼠疫,山西潞安府疫情最烈时“阖门死绝者十之三四,市肆昼闭,野狗食尸眼赤如血”。

河南杞县县令在奏折里写道:"民有五日不食者,有父子相食者,有悬梁投井者。"

崇祯八年,河南宜阳县生员王邦才在县衙前自焚。这个熟读《大明律》的读书人,曾三十七次状告知县加征“剿饷”,却反被诬“抗税谋逆”。临终前,他在血书中写道:“朝廷法度尽成具文,小民冤屈无处可诉,唯以残躯警醒世人!”

崇祯八年冬,陕西米脂县集市的角落竖起一块木牌,上书“菜人市”三字。这里交易的“货物”不是蔬菜,而是饿得奄奄一息的活人。县志记载:“妇人换三升粟,壮丁易五合米,童稚与犬彘同价。”李自成的堂叔李守正,正是在这里用亲生女儿换了半袋麸皮。当夜,这个曾经的私塾先生悬梁自尽,墙上血书“读书救不了大明”。

这种种件件,只能用人间炼狱四个字来形容。

就是这样,明朝统治者们依然不打算救灾民,他们宁可拿钱镇压灾民,也不愿意拿出一点点钱来救助灾民。

最具代表的曲阜孔家,义军过境时,衍圣公孔胤植连夜修书给清军:“贼毁名教,尤甚暴秦”!

天下不反才怪!

李自成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李自成家破人亡,幸运的是李自成活了下来。

非但如此,他带领百万饥民都活了下来。

在我看来,李自成造反不造反的倒是一件小事,他拯救了百万饥民才是大功德一件。

是,李自成是杀大户,但也仅仅是杀大户。他还吃人肉,李自成发明的“福禄宴”就是吃的万历的儿子福王。

不杀大户这百万饥民怎么活?

冯小刚的《1942》看着就很惨了,明末的情况更惨。

今天的你我只是在电视机前观看现代人演绎灾民,甚至对《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的说法赞同:灾民还算人吗?

你我扪心自问,有没有把灾民当人?

尤其是那些穿越小说,个个都吊打李自成,镇压义军。

你看的爽不爽?

如果把你我代入到那个年代的灾民里,李自成才是救世主。

评论列表

阿建
阿建 3
2025-10-09 19:58
“五味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