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朝
明朝永乐帝朱棣起兵夺位的历史是非功过
另外,他设立的东厂,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虽然初期是为了加强皇权,但后来东厂成为特务机构,制造了无数冤案,成了明朝政治黑暗的标志之一。4.古今对话:权力与责任的永恒命题 今天我们看朱棣,其实是在看一个复杂的...
被“过度营销”摧毁的大明铁军
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六,是一个令明朝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前一天夜里,所有人过完了一个温馨团圆的中秋节。一觉醒来,天塌了。一条震惊国祚的消息登上了王朝榜一热搜...大明五十万精锐在土木堡这块弹丸之地,被蒙古瓦剌一举歼灭。...
明朝皇帝姓朱,老百姓要杀猪犯了名讳,朱元璋改一字巧妙解决难题
明朝的“朱”姓避讳,却卡在了最接地气的地方—谁家不吃猪肉?哪个村不养几头猪?猪羊贵贱,年丰俭之所系也。从农户圈养到市集交易,从年节祭祀到日常饮食,猪贯穿了百姓生活的每个环节,产业链养活了无数人家。图片 当新朝...
张居正:把自己活成孤勇者的明朝改革家,值不值?
但他这一系列操作,也越过了明朝权力的边界—朱元璋定下的六部直属皇帝的规矩。说白了,他就是想集中权力,好更快地推行改革,这想法本身有什么错?...要说他有理想、有抱负,想救大明于水火,实打实做的是真事,事实上也有起色;...
在大明湖畔“为你读诗”秋荷华灯串联济南的千年文脉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9月30日晚,一场充满诗意和古韵的活动—“秋荷之咏·大明湖诗会—我在济南为你读诗活动”在大明湖公园上演。这场活动,让很多人重新发现济南这座城市的诗意,湖山的倒影、秋荷的残韵,都在诗句中...
“三思”《大明王朝1566》最顶级的思维和生存智慧!
《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段经典对白: 掌印太监吕芳教导干儿子冯保时,说出了一番震撼人心的为官之道、生存哲学。“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这句穿越数百年的智慧箴言,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依然闪耀着启迪人生的...
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当美女们送到京师后,锦衣卫纪纲先挑出几个最漂亮的给
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当美女们送到京师后,锦衣卫纪纲先挑出几个最漂亮的给自己当小妾,其余的才被送进宫里给朱棣当妃子,几年后,纪纲被朱棣千刀万剐处死。1416年端午节的射柳比赛上,纪纲射出的箭矢明显偏出靶心,手下却齐声欢呼“射中”,这场刻意的“指鹿为马”,像一道警钟,彻底唤醒了永乐帝朱棣对纪纲的警惕。没人想到,这个曾被朱棣视为心腹的锦衣卫头子,会在十年间一步步突破臣子的底线,从贪腐敛财到跋扈专权,最终走向谋逆的深渊。而这一切的开端,要从1407年那场看似寻常的选美风波说起。1407年,朱棣下令全国选美,将操办权交给纪纲。彼时纪纲掌管锦衣卫刚满三年,正是权势渐长之时。他表面上按规挑选,暗地里却动了歪心思——各地送来的美女,他先亲自筛选,将三十余名容貌最出众者留下,安置在自己特意修建的“藏娇楼”中,只把相貌平平者送入宫中。更隐蔽的是,他借着选美之名向地方官员索贿:苏州知府为让推荐的女子“顺利入选”,送上一千两白银;浙江按察使则献上百匹上好丝绸,只求纪纲“高抬贵手”。那些没送礼的官员,即便推荐的女子容貌出众,也会被他以“举止轻浮”“出身卑微”为由剔除。甚至在“藏娇楼”中,纪纲还模仿皇宫制度,给私藏的美女分封“妃”“嫔”头衔,每日让她们行跪拜之礼,自己端坐主位,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这种对美色与权力的双重贪婪,第一次让他越过了臣子的界限,只是当时朱棣忙于筹备迁都北京,未能察觉这背后隐藏的野心。真正让朱棣对纪纲起杀心的,是一系列触碰皇权底线的事件。阳武侯薛禄是跟随朱棣打天下的功臣,只因与纪纲争夺一名女道士,就被纪纲用铁器砸破头颅,险些丧命。朱棣得知后虽未发作,却已心生不满——纪纲连开国功臣都敢动,眼里显然没有皇权威严。更让朱棣震怒的是周新案:浙江按察使周新为官清廉,因逮捕了纪纲勒索百姓的手下,竟被纪纲反诬“贪赃枉法”。朱棣一时糊涂下令抓捕周新,纪纲趁机在押送途中将其折磨至半死,导致周新无法辩解而被处死。后来朱棣查明真相,既后悔又愤怒,开始意识到纪纲已成为威胁皇权的毒瘤。当贪婪与跋扈无法满足纪纲的野心时,他的目光渐渐投向了皇权。1415年起,纪纲的举动愈发大胆:他从废黜的齐王朱榑府中搜出一件龙袍,并非简单收藏,而是请裁缝修改尺寸,使其更合身;家中私藏的兵器盔甲数量足以装备数千人,这些兵器上还刻有“纪”字,显然是为自己的势力准备。在锦衣卫内部,他大肆培植亲信,将不听话的校尉调往边疆,提拔同乡与心腹担任要职,甚至规定锦衣卫的公文需经他过目后才能上报皇帝。1416年初,纪纲还秘密联络被朱棣削藩的藩王旧部,许以“事成之后封王封侯”,试图联合反对势力。端午节的射柳比赛,不过是他试探朝廷人心的最后一步——当看到半数官员附和“箭矢射中”的谎言时,他误以为自己已掌控朝堂,却不知朱棣早已暗中安排人搜集他的谋逆证据。1416年七月,朱棣以“议事”为由召纪纲入宫,埋伏好的锦衣卫一拥而上将其逮捕。在龙袍、兵器、联络信等确凿证据面前,纪纲无从抵赖,最终被判处凌迟之刑,家属被发配至黑龙江奴儿干都司,永世不得回京。纪纲死后,朱棣对锦衣卫进行了彻底整顿:撤销其直接审讯官员的权力,将案件审理权移交大理寺;提拔正直官员担任指挥使,严格限制职权范围。同时,朱棣清查纪纲党羽,查处涉案官员百余人,涵盖内阁学士与地方督抚,明初官场风气为之一清。纪纲的覆灭,成了永乐朝皇权集中的重要转折点。他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当臣子错把皇帝的信任当作放任,把手中的权力当作私产,即便一时权倾朝野,最终也难逃覆灭。而朱棣通过清算纪纲,不仅巩固了统治,更完善了特务机构管理制度,为“永乐盛世”扫清了内部障碍。从1407年选美私藏美女,到1416年射柳试探人心,纪纲用十年走完了从亲信到叛臣的道路,这段历史也成为后世警示“权力不可滥用”的经典案例,永远镌刻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纪纲得朱棣信任掌管锦衣卫图谋不轨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