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梯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等公交车的时候,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估计大部分人都会用来刷短视频吧。不仅仅是对一些“不求上进”的人来说是这样,就连一些看似“追求上进”的人来说也是这样。

对很多人来说,这碎片化的时间是可有可无的,浪费了也是正常的,而用来刷刷短视频,听听音乐,玩一把游戏反而是高效利用了。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用来学习看书呢?他会回答:时间太短了,学习或者看书不应该用整段的时间来进行吗?

原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最近我在看李笑来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其中有一节讲到积累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不一定每天做的量足够大,但如果每天做一点,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很多。
比如你每天看一篇文章,一年就能看365篇;
你每天写1000字,一年就能写36万字呢,坚持三年,你就能写出一部百万字的书或者是小说呢。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难就难在每天都坚持去做。
其实,只要你认准了一件事,每天做一点,以上的目标极有可能做到,不要把目标和工作量定的太高,就像之前我说的,不一定每天读半本书,每天读几页就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间长了,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
对于你来说,每天写1000字太多,那就500字,不行就200字,200字,估计打字快的几分钟就完了,这样你就找不到理由完不成了。

时间多了多读点,多学点,多写点,时间少了少读点,少学点,少写点,给自己定个最低标准,每天完成最低标准就及格了,多完成的那就超额完成任务,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奖励。
我现在每天都至少写1000字,读书最少看三十页,这最低的标准完成的很轻松,时间一长,我发现居然写了那么多字了,看了那么多书了,积累的力量是真大。
再回到我们文章开头说的,碎片化的时间,你完全可以用来看书或是写字,如果你经常看书,五分钟能看几千字呢。写文字呢,五分钟也能写个几百字吧,时间一长,也能积累不少呢。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忘记什么名字了,一名医生,每天工作特别忙,一般晚上十二点钟才睡觉,但他的床头放着一本厚厚的医学书籍,他睡得再晚,都会看一会儿书,十年后,他凭借这些年晚上看书积累的知识写出了一篇惊世骇俗的医学论文,名垂青史。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还有,我们不要把学习和看书想的太神秘和神圣,就像罗振宇在《阅读的方法》里面说的:任何一本书,都可以随时翻开、随时合上。不必把读书太当一回事,随便翻翻、到处戳戳,就挺棒的。因为这种平视书的视角,阅读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可以真正走进你的生命。
所以,赶紧利用起你碎片化的时间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