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通通撒呼啦”“哩哩哩辣力辣”……“孩子仿佛‘着了魔’,口中时不时蹦出来这些词语。”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外国山海经”“AI山海经”等AI魔改(指利用AI技术对原作品进行大幅或颠覆性改编的行为)内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甚至渗透到低龄群体中。
眼下,AI技术的出现,大幅降低了制作门槛和成本,任何人只需简单操作,即可生成魔改动画和“邪典视频”。然而,“杀人的不是刀,而是执刀的手”,错不在科技进步本身,根本原因还是畸形产业链在“作妖”。刹住“邪典动画”的歪风,让所谓“外国山海经”“恶搞红楼梦”不再侵蚀未成年人的心智,单靠个人自觉,无法从根本上净化市场环境,唯有重拳出击,方能让魑魅魍魉无处藏身。
具体而言,家长亟需加强健康上网引导,树立家庭防护网,如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都要确保开启未成年防沉迷模式。在家里要增强有效陪伴,带头对网络依赖说不,更别把孩子简单丢给手机和短视频。
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责无旁贷。除按国家要求完善青少年模式,堵住账号切换的漏洞以外,还需主动净化平台内容,塑造正向的网络导向,为青少年健康上网保驾护航。
实际上,青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AI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可以根据孩子兴趣,拓展知识边界,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度内容。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激励优质作品,让有良知、有底线的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形成正向循环,才能让青少年得到真正有营养的知识“投喂”。(红星新闻)
编辑: 段琪琳 责编: 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