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参加了中学同学聚会。其实我本来挺犹豫的,毕竟大家都三十好几了,各自混得怎样,聚一次面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可同学拉了个群,大家热情得很,我也不好推。结果那一顿饭下来,我真是感慨万千——房子,真的是照妖镜。
十几年前,大家都还在上学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未来我们的人生,会被“买不买房”“在哪买房”“还不起房”这些事绑得死死的。那天饭桌上,话题从孩子、工作,很自然地聊到了房子。
有个男同学在上海工作,说自己“终于”还完了首付的贷款,语气听着像炫耀,但我看到他拿起酒杯时手在抖;另一个在二线城市买了两套房的,表面风光,说“现在不敢换车,油都得省着加”;还有个混得不错的,真没买房,反倒轻松得多——他租着房,没压力,还能旅游。
有人笑他没安全感,可我在那一刻真的觉得——也许他才是活得最清醒的。
我旁边一个女同学,以前是我们班的“白富美”,当年她结婚的时候,朋友圈晒的大平层让我们都羡慕。可这次见面,她整个人瘦了一圈,说老公开公司,生意断了两年,现在房贷都快压不住了。她苦笑着说,“那房子现在估计还不值我当年首付的钱。”
那一桌人,有的说房子是“家的象征”,有的说房子是“枷锁”。可不管谁怎么说,我能感受到一种共同的疲惫——我们这代人,太累了。
我们曾经都以为,买房是走向稳定的开始。可现实却告诉我们,那是压力的起点。贷款、教育、裁员、经济下行……每一样都能压得人喘不过气。那些看起来体面的人,其实很多都在咬牙硬撑。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伪中产,就是月供一停,全盘皆输。”那天聚会结束后,我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城市的灯光,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半生,好像只是为了一个“稳定的地方”,却在稳定的路上,被现实碾得遍体鳞伤。原来所谓的体面,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负重前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