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帝丧事
皇帝的梓宫在观德殿停放多长时期没有明确规定,皇帝根据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奉移山陵的日期。提前划出一个大致时间范围,比如哪年的几月至几月之间,命钦天监在这个时间段内选择吉期。一般钦天监要选择两个日期,年、月、日、时。皇帝钦定后,通知各部院衙门做各种准备。
在奉移前三天,要遣官分别告祭天、地、太庙、奉先殿、社稷。在奉移前在殡宫举行“祖奠礼”。
什么是“祖奠礼”呢?古人远行前要祭祀路神称祖。帝后梓宫发引,不管是直接入葬陵寝,还是停灵于陵园附近某处,只要是离开京城、离开暂安处,移往山陵,在奉移前都要举行祖奠礼。祖奠礼的含意就是为逝者饯行。
清朝,在正常情况下,只为逝者举行一次祖奠礼,可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孝穆皇后在道光七年从王佐村奉移东陵宝华峪时,举行了一次祖奠礼。在道光十五年,从东陵迁葬西陵时,在宝华峪又举行了一次祖奠礼。孝和皇后也举行了两次祖奠礼。道光三十年三月从绮春园奉移西陵时,在迎晖殿举行了一次祖奠礼。孝和梓宫在昌陵隆恩殿停灵三年后,在咸丰三年奉移昌西陵时,在昌陵隆恩殿又举行了一次祖奠礼。
根据我总结的规律,如果奉移的日期是双数,祖奠礼则在前一天举行。如果奉移日是单数,则提前两天举行。《大清会典事例》中特地注明“因奉移前一日系双日,故奏改”。这表明祖奠礼是在单日举行。清朝关内的九个皇帝的祖奠礼都是在单日举行的。清朝皇后的祖奠礼也遵循这个做法。可是有两个例外。孝全皇后梓宫在道光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奉移慕陵,其祖奠礼在前一日的十月二十六日举行。孝静皇后梓宫在咸丰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奉移慕东陵,其祖奠礼于十月二十四日在观德殿举行。
祖奠礼是皇帝丧事中的重要典礼,一般情况,嗣皇帝都要亲诣行礼,为先帝饯行。在雍正以前,包括雍正朝,皇后的原上册宝都在行祖奠礼时焚化。比如《大清会典事例》中明确记载雍正帝的原配皇后孝敬皇后的原上册宝就在祖奠礼时焚化,所以泰陵地宫里没有孝敬皇后的原上册宝,只有加上册宝。到了乾隆朝这一做法就改了,原上册宝与加上册宝都陈列在地宫的册宝座上。
老百姓办丧事,把棺材抬着送往坟地入葬,从家抬出出发叫出殡,皇帝梓宫奉移山陵叫“发引”。有时不叫发引,只说梓宫启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