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帝丧事
今天讲讲皇帝梓宫奉移山陵。乾隆帝即位以后,在去东陵和西陵的途中分别修建了四座行宫。东陵途中的行宫分别是燕郊行宫、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西陵途中的四座行宫是黄新庄行宫、半壁店行宫、秋澜行宫、梁格庄行宫。不仅皇帝谒陵要驻跸这些行宫,奉移皇帝、皇后(包括皇太后)梓宫时也要利用这些行宫。当然皇帝的棺椁不是停在行宫里的正殿或皇帝的寝宫,而是搭建专门用来停放梓宫的芦殿内。
皇帝梓宫奉移前三天向各处行告祭礼、行祖奠礼后,按钦天监选择的吉期准时发引。无论去东陵还是西陵,都在途中住四宿,第五天到达陵寝。扛夫共分六十班。第一班和最后一班由校尉抬,其余四班都用从京畿附近各州县雇用的民间杠夫。用128大杠。每班多备四名杠夫,这样每班杠夫132人,六十班,共杠夫7920人。均穿统一的驾衣、翎帽。提前要在空旷之地进行演杠。因城门门洞容不开128大杠,所以从殡宫启行第一班用的是80人大杠。最后一班杠夫也用校尉。沿途有专人扬撒纸钱。凡过门、桥,都要祭酒三爵,烧纸钱五百。途中大杠行走进退、换班由搭彩头目八人敲击响尺指挥。沿途用骑驾卤簿。到行宫过夜时,不把梓宫从大杠上移下来,而是仍在大杠上,连杠停放。
至陵日,凡陵上不值班的官员到兴隆口外跪迎,梓宫过后随行其后。西陵则到神石坊外跪迎。因大红门门洞窄小,128大杠不能通过,就将大红门或东旁或西旁的风水墙扒开一个豁口,梓宫通过后再砌好如初。
梓宫进入陵园之前,在大红门外,要举行红门遥祭,由皇帝或护送的王公代替死者向陵园内的列祖列宗行礼。
梓宫进入陵园后,在神路上行走。一直到所要入葬的陵寝前,在三路三孔拱桥前停下,换用三十二人小升轝,从隆恩门的中门进入陵寝。进入隆恩殿后,将梓宫调转方向,梓宫头朝外即朝南停放在隆恩殿正中。
在梓宫到达陵寝这一天,遣官分别告祭本陵园内的各陵和入葬陵寝的后土、昌瑞山之神。如果入葬西陵,则祭永宁山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