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故事:1393年,蓝玉临死前大喊:“刘先生算得真准啊!”朱元璋好奇地问蓝玉:“哪个刘先生?”蓝玉说:“就是当年算出你能当皇帝的那个刘先生啊。”朱元璋听完惶恐不安,立刻派人去抓捕刘先生。 在深邃的夜色中,1393年的南京城显得异常宁静。在这宁静之中,却隐藏着一股不安的氛围。蓝玉,明朝初年的一位重臣,躺在寒风吹拂的独屋之中,感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刻。 “刘先生算得真准啊!”蓝玉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中回响,充满了无尽的惊叹与无奈。这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朱元璋的心中引发了强烈的波动。 朱元璋,这位曾经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如今的明朝开国皇帝,正在宫殿中沉思。听闻蓝玉的临终话语,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哪个刘先生?”朱元璋的声音透露出深深的好奇与不安。 蓝玉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就是当年算出你能当皇帝的那个刘先生啊。”这句话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带领朱元璋回到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那是在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割据一方的方伯时,他曾经招来了一位名叫刘日新的算命先生。刘日新,这位神秘而深不可测的道家术士,凭借其非凡的相面术,预言了朱元璋“富可敌国,贵为天子”的未来。这话激起了朱元璋心中的巨浪,成为他日后夺取天下的强大动力。 如今,回想起这一幕,朱元璋感到了一丝不寒而栗。他立刻下令,派遣大批人手去寻找刘日新。 回到过去,当朱元璋称帝后,他曾特意派人将刘日新从江南的老家请来。朱元璋欲以重赏表示感激,但刘日新并不贪图权势与金银,他只要求一件简单的礼物:一张朱元璋亲笔书写的扇子。他希望用这扇子游历天下,探寻世间的奥秘。 朱元璋笑纳了他的请求,赠予他一把刻有“游目四海”字样的扇子。这把扇子成为了刘日新的行走江湖的通行证,他带着它游历了长江三峡,也曾在黄山太平湖留下足迹。 刘日新的家中,位于江南一隅,简单却透着一股清雅。此刻,家中的气氛却与往常不同。刘日新回到家,他的步伐沉稳,神色间透露出一种异样的决断。他的妻子,一位温婉的女子,正在绣花,见他回来,脸上露出一抹惊喜,却很快被困惑所取代。 “我预见到了一种非常之死。”刘日新直截了当地对妻子说。他的声音平静,但每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他的妻子愣住了,手中的绣花针随着她的震惊而落下。 “我必须去京城。”刘日新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下,似乎隐藏着一种深不可测的决心。 他的妻子张口欲言,却最终沉默。她知道刘日新从不轻言预言,每一次的预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站起身,走到丈夫身边,帮他整理行装。 夜幕降临,刘日新穿上简朴的行者服饰,手持那把“游目四海”的扇子,踏上了通往京城的路。他的步伐坚定,每一步都像是在书写着他命运的篇章。 沿途,刘日新穿过茂密的竹林,跨越桥梁,走过古道。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显得孤独而坚定。路上,他偶尔会停下脚步,与过往的行人交谈,或是在小镇的茶馆中稍作休息。但无论如何,他的目的地始终清晰——京城。 数日后,刘日新终于抵达京城。京城比他记忆中的更加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刘日新的心思并不在这繁华之中。他直接前往皇宫,请求觐见朱元璋。 在皇宫的正殿,刘日新面对着朱元璋。朱元璋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刘日新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陛下,我预见到自己的死期不远,我来这里,是为了完成我的最后一次预言。”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应,他沉默地看着刘日新,沉思良久。这位曾经预言他能够成为天子的人,如今却来预言自己的死亡,这使得朱元璋心中充满了矛盾。 刘日新站在朱元璋的面前,他的眼中不带一丝恐惧,只有一种深深的平静和坚定。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生命的最后一幕也即将拉开帷幕。 在朱元璋的寝宫外,紧张的气氛弥漫。宫廷中的侍卫和官员们都在低声议论,不知这位曾经预言皇帝登基的算命先生将会遭遇何种命运。 朱元璋的眼神在刘日新身上徘徊,他想起了蓝玉临终前的感叹。这个预言家曾经预言他会成为天子,现在又来预言自己的死亡。在朱元璋的心中,这不仅是一个预言,更是一个挑战,挑战他作为皇帝的权威。 “你倒是算得准!”朱元璋冷冷地说,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怒气。他不能容忍任何对他权威的挑战,哪怕是来自一个算命先生的预言。 刘日新面对朱元璋,神色依旧平静。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尘埃落定。“陛下,今日,我将以命谢天下。”刘日新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预见。 朱元璋下令将刘日新处死。他不允许任何人的预言高于他的旨意,哪怕这个人曾经帮助他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在朱元璋心中,没有人可以在他的天下逾越他的权威。 刘日新的身影倒在了刑场上,这位曾预言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算命先生,终于走完了自己的生命之旅,以身殉道,成为了明朝一个不可思议的传说。
野史故事:1393年,蓝玉临死前大喊:“刘先生算得真准啊!”朱元璋好奇地问蓝玉:
小史论过去
2024-01-29 23:46:03
0
阅读: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