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360000两银子。乾隆冷

小史论过去 2024-01-31 00:46:42

野史: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360000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看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清官。”可当乾隆看完账本之后,他脸色铁青,不仅将360000两银子送了回去,还遵守承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在1751年的一个清晨,京城内的官宦人家开始了平常的一天。张廷玉,这位曾经的翰林院学士,正静坐在他书房里的太师椅上,眼前摆放着几本典籍。尽管已是79岁高龄,张廷玉仍保持着每日读书的习惯。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门外是皇帝的侍卫,带来了令人震惊的命令:抄查张家。张廷玉神色从容,没有丝毫惊慌。他清楚,这是乾隆皇帝对他的猜疑,也是朝中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随着官兵闯入家门,张家的一切被搜查一空。官兵们在院子里堆满了被查获的银两,竟多达三十六万两,这一数字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震惊。这样一位素来以清廉著称的老臣,怎会有这般巨额财富? 乾隆帝在皇宫内接到消息后,冷笑一声:“看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清官。”他命人将这些银两搬到他的面前,亲自查看。张廷玉被召至皇宫,面对着皇帝和堆积如山的银两。 乾隆帝问:“这些银子是何处来的?”张廷玉沉默不语。他知道,任何解释在这种情况下都显得苍白无力。乾隆帝的脸色越发阴沉,他下令人检查张廷玉的账本。 随着账本的一页页翻阅,乾隆的脸色由怒转惊,再由惊转为铁青。这些银两,竟然都是张廷玉多年来的俸禄与赏赐,每一笔收入都有明确的记录。乾隆意识到了自己的误会,但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当即道歉。 事后,乾隆命人将这三十六万两银子原封不动地送回张家。张廷玉接过银子,脸上没有任何喜色,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在朝中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回到家中的张廷玉开始安排自己的退隐生活。他在家中安静地织布,回归了最朴素的生活。他不再关心朝政,只是偶尔会回忆起曾经在朝中的岁月。 随着岁月的流逝,张廷玉的白发渐渐覆盖了他的头顶。终于在83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日子,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臣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许多曾经的朋友和同僚都感到哀伤。 按照遗愿,张廷玉的葬礼简朴而庄重。他的后人和亲朋好友聚集在他的府邸,为这位曾经的大臣送上最后的敬意。虽然没有官方的盛大葬礼,但张廷玉的家人依照他的心愿,以儒家礼仪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 张廷玉的灵柩被抬到家族的祖坟安葬。随着他的灵柩缓缓下降,周围的人们纷纷折扇行礼,表达对这位晚年遭受不白之冤的老臣的尊敬。 在张廷玉辞世后不久,朝廷官员奉旨来到了他的家中。他们带来了一则特殊的消息:根据雍正皇帝生前的遗诏,张廷玉的灵牌将被安放在太庙中,以表彰他的贡献和忠诚。在明清时期,能够入祀太庙的大多是皇族和功勋卓著的功臣,张廷玉成为了极为罕见的汉臣,获此殊荣。 张廷玉的家人接到消息后,虽然他们的心情复杂,但仍然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荣耀。他们精心准备了灵牌,上面刻着张廷玉的名号和生平简介,表明了他在世时的身份和成就。 到了安放灵牌的日子,太庙内点燃了香烟,庄严肃穆。太庙是皇家的祖庙,供奉着历代皇帝和功臣的牌位,每一次增添新的牌位都是一次隆重的仪式。张廷玉的灵牌被抬入太庙,伴随着庄重的音乐和儒家经文的诵读,被安置在了他应得的位置上。 官员们依次行礼,而张廷玉的家人则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着整个仪式。他们看到张廷玉的灵牌被安放在太庙这个庄严的地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张廷玉一生清正廉洁的肯定,也是对他遭遇的不幸的一种弥补。 在太庙的仪式结束后,张廷玉的故事和精神开始在人们的口中流传。他的一生,被视为清官的典范,尤其是他在权力和金钱面前展现出的高洁品质,更是为世人所敬仰。 张廷玉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了深刻体现。抄家事件后,他身心俱疲,终于获准回到乡间,开始了隐退的生活。在那里,他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以耕作和织布来自给自足。他的生活简单而宁静,远离了朝廷的纷争和世俗的诱惑。 张廷玉的廉洁奉公,不仅体现在他对金钱和权力的抵御上,更体现在他对年轻后进的提拔上。他总是乐于发掘和支持那些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年轻人。他不吝于将这些年轻人推荐给朝廷,帮助他们获得仕途的机会。这种无私的举动,赢得了无数书生的敬佩和感激。 张廷玉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对他的子孙和周围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常教诲他们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要追求短暂的名利。这种教诲,不仅影响了他的家族,也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张廷玉的一生,最终以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方式结束。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和故事依旧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太庙中,他的灵牌不仅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品德和精神的永久纪念。

0 阅读:1474

评论列表

蔚蓝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6
2024-01-31 10:52

在皇帝眼里,这些都是舞文弄墨的笔吏,算不上自家人,自己觉得得到皇帝老儿重用,实际上皇帝都没把他当人,捏死一俩个跟捏死只蚂蚁一样。

遗忘

遗忘

4
2024-02-10 14:46

这也是当汉奸当出感觉的人[狗头]

雅不欲和光同尘

雅不欲和光同尘

2
2024-01-31 09:36

认贼作父

原先生

原先生

1
2024-01-31 10:33

文官典范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