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压笔、顿笔、翻笔——二十五聊临写《圣教序》之“军”字
在翰墨飘香的书房中,一笔一划,皆成风景。今日,三语继续聊临写《圣教序》的旅程,然,聚焦在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军”字。
初见“军”字,我误以为其中多了一笔横。然而,细观之下,方知其中之精妙。军字内部,一笔不多,一笔也不少,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因此,书写“军”字,首先要注重压笔的力度。宝盖头的起笔,需向右下压笔,再向左下行,形成一个稳健的开头。左下顿笔向上直行,这一过程中,笔锋的转换与力度的控制都至关重要。而右半边的顿笔下压向左下推,更是将力度与方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的横笔,压在撇画的末尾处,这一笔需要翻笔向外,顺势写下边的竖画。竖画书写时,要引入笔锋,右下顿笔,沿线条中间向左上挑出,笔尖由重到轻,流畅自然。
末尾处顿笔下压向左平推,横笔上扬,与上面的横画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左下翻笔向右上方扬,这一翻笔的动作,不仅增加了字形的动态感,也展现了书法的韵律之美。
最后的翻折笔,向上挑起笔尖,连带上边的竖画,形成了字与字之间的呼应。竖画在秃宝盖偏右的位置上书写,竖直向下,稳健有力。最后一笔竖画用悬针竖下半部分略长,为整个字增添了一丝灵动与飘逸。
整体来看,“军”字上宽下窄,字形瘦长,如同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屹立不倒,威武雄壮。在临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灵活的笔法。
书法之美,不仅仅在于字形之美,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人的精神追求。每一次提笔落墨,都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继续沉浸在这墨香之中,感受书法的无穷魅力吧。
范云峰甲辰二月二十九郑州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