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写撇、写竖、写点——四十二聊临写《圣教序》中的“无”字
在书法的世界里,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今天,三语便一同探寻《圣教序》中那个充满艺术魅力的“无”字。
这个“无”字,初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它的横画转折处,全为方转,这种转折方式既体现了王羲之书法中的刚劲有力,又显得端庄稳重。而横画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既不过于紧凑,也不显得松散,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然而,最令人感到惊奇的,莫过于这个字的笔顺。在楷书中,“无”字的笔顺是先写撇,再写三个横画,接着写竖,最后写点。但在《圣教序》中,王羲之却对其进行了简化处理,使得笔顺更为流畅、自然。其更加符合行书的书写特点。他将中间的四个竖或变成了两个点或为三个点,最后的四个点变成了一个横。这种简化不仅没有损害字的美感,也保留了原字的基本形态,还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加轻盈灵动、简洁、明快。
至此,这是这个“无”最难地方,也就是笔顺的处理。然而,这个“无”字的笔顺设计,我认为也是更为精彩的地方。故,它以撇起笔,接着以连笔的形式将三个横勾勒出来。这种连贯的书写方式,不仅体现了行书的流畅与自由,也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加生动。而中间的一个短竖,则是将“無”字中的三个短竖简化后的结果,这种简化处理使得整个字更加简洁明快。
在临写这个“无”字时,我们需要注意其笔画的顺序和力度。要先写撇,再写横,然后是竖,最后写点。然,在写撇时,要用力均匀,速度适中;在写横时,要注意转折处的方转处理;在写竖时,要保持笔画的稳定;在写点时,要轻灵有力。
范云峰甲辰四月初四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