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夜生活·百乐门舞厅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4 00:16:18
百乐门,全名 “百乐门大饭店舞厅”,英文名PARAMOUNT。位于愚园路、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口。1933年12月15日开业,时任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携夫人大驾光临,夫人手持一把“金钥匙”为百乐门亲自“开门”,可谓上海滩的一大新闻。
百乐门由著名中国建筑师杨锡镠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施工。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50平方米,建成时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32年竣工。建筑立面强调竖直线条,立面作直线条的长窗处理,转角处的灯塔为立面构图中心。外墙面原采用橘红色、炒米色和褐色三色釉面砖镶贴,中间镶黑色水磨石腰线,建筑整体呈装饰艺术派。
百乐门的大舞池长40米,宽20.7米,中间无一根柱子,这种大跨度结构是其在当时上海舞厅建筑中的一大特色。舞池可容纳数百人跳舞,舞池后为音乐台,舞池中央采用直线狭条与弧线狭条相拼接的硬木,扁担木弓式弹性地板,俗称“弹簧地板”,跳舞时会产生律动的感觉,周围是玻璃地板,以厚的磨砂玻璃制成,下装彩色灯泡,晶莹夺目。百乐门室内有18000只电灯,流光溢彩,彻夜通明,有自备应急设备和发电机。楼顶那塔柱灯光,不仅有装饰作用,上面还能打出汽车号码,因为当时没有停车场,舞客的汽车都停在马路边上。舞厅大班有背出舞客汽车号码的本事,眼看哪个人起身要走了,就把他的汽车号码打上去,司机远远望见,自行把车子开到大门口……当时百乐门是足以雄视远东,比肩伦敦、巴黎和纽约的超一流大型豪华舞厅。
《申报》1938年12月24日刊发的《上海舞场的新阵容》将当时上海三十多家舞场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甲级:百乐门、仙乐、丽都、大都会、维也纳
乙级:大华、圣爱娜、大新、大东、国泰、国际、扬子、新华、大沪、伟达、璇宫、老大华
丙级:逍遥、远东、中央、伟宫、胜利、惠令登、蝴蝶、高峰、小舞场、小都会、大路、上海、大美、爵禄
图一:百乐门夜景和楼顶塔柱
图二:百乐门全景
图三、四:广告海报
图五:1933年12月15日《申报》开业报道
图六:百乐门舞厅大门
图七:进门大厅楼梯通往楼上舞池
图八:二楼的圆形休憩处
图九:舞厅的弹簧地板舞池
图十:舞池上的楼厅
图十一:楼厅玻璃地板舞池
图十二:吧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