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大饼油条结婚”各色点心闹洞房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4 00:18:58
一百多年前大饼用的还是自己的乡下俗名“塌饼”,在塌饼这个名头下又分“朝板、盘香、蟹壳黄和瓦片”等四种,朝板就是长大饼,盘香便是圆大饼。
据《上海饮食服务志》记载,上海最早的大饼店是1912年开设于南码头街108号的“兴隆记”大饼油条店。
较早的大饼店还有1916年开张的张鸿有大饼店,沈见明大饼店,1919年开张的元昌饼号。上海人往往拿大饼和油条配对,这可不是乱点鸳鸯谱,一是价钿实惠,另一个是口味配对,一根油条一折二,放在大饼当中,再把大饼对叠,油条成了馅,老法闲话叫“龙吞虎”,现在时髦话叫“碳水夹碳水”。
1936年上海凤鸣广告社出版的《凤鸣月刊》上有一篇特别可爱有趣的《大饼油条结婚开篇》,模拟了油条先生和大饼女士的婚礼:“大名鼎鼎说油条,南北东西到处跑,徽州以俚丝瓜布(休宁方言称油条为“丝瓜蒲”),别号麻花(油条别称)两字标,是冤枉呼他油炻燴(指油炸秦桧),代人受过比奸刁,像他和那大饼姑娘多要好,情投意合像合像得漆和胶,一个是,笔挺身材称好汉,一个是,玲珑圆到美多娇,油锅里面同游泳,炉子脱边讲社交,一搭一挡真合拍,如心如愿尽和调,只因分别雌雄性,烈火干柴自易烧,女爱男欢心共照,爱情热度到乌焦,结婚好日拣黄道,帖发梅红(旧时喜帖为梅红色)把客邀,老火灶(旧时大饼油条摊多和老虎灶在一起)边成大礼,弄堂门口闹吵吵,主婚人女家一个葱油饼,乾宅(婚礼时的礼品)原来是面包,介绍人是荷叶包,证婚人,特地是方糕,男宾相,条头糕与绞连棒,女宾相,蟹壳黄同汤面饺,瓦片饼司仪真可笑,喉咙好像以春猫,豆沙团子油酥饺,生煎馒头绿豆糕,火腿粽,薄荷糕,野鸡团子水晶包,阿拉客人苔条饼,广东朋友伦教糕,来宾勿晓得多多少,升鸽乱盘轧一淘,赌酒猜拳多热闹,新房闹到鼓三敲,宾朋散去同房静,才能够,牛女双星渡鹊桥,大饼是,不必充饥重画饼,油条是,英雄本色赤条条,大饼是,芝麻满脸像新标点(标点符号),油条是,油头滑脑手段高,破天荒,头一遭,从来风月趁良宵,人伦大道周公礼,便拓周公墨卷抄,无限光无限乐,两家头(两个人),几乎併得一团糟,春宵一刻两铜板(一副大饼油条价格),一夜窝心值两毛,开年养出小油条”。
图一:卖大饼点心
图二:大饼油条结婚开篇
图三:做塌饼
图四至十:大饼油条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