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夏至”习俗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5 00:22:20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四大节气之一,真正炎热的夏天从夏至拉开序幕。上海旧俗在夏至这天,要祭先祀祖,同时从这天起还必须每逢“四”日祭灶神,直到立秋为止。也就是说夏至到立秋,这期间的四日、十四日、二十四日都要祭灶。上海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这天饮食风俗的特征是吃面,甚至将吃面与夏至及其以后的天象时令变化结合起来。如奉贤县、金山县一带有农谚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上海旧时和夏至有关的谚语并不算少。天象、时令和农事方面还有所谓“夏至雨点值千金”。意思是说夏至时节晚稻已经插秧,正需要水分滋长发育,这时的雨水对农事极为重要。不过雨水多则对棉花生长不利,所以奉贤县有谚语说:“夏至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铃子即棉铃、棉桃。奉贤还有谚语道:“夏至不插秧,冬至不望娘。”插秧一般在芒种前后,到了夏至已大都插齐,所以旧俗认为夏至这天再下田插秧是会不吉利的。上海县有农谚说:“夏至难逢端阳日,百年难遇岁朝春。”夏至节气一般在五月下半月,如在闺年,也可能移前到五月上半月,而夏至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的很是罕见。
图一:丰子恺的《夏乐图》
图二:《夏至致日图》,这幅图画的是羲叔(上古时代主南方之官)受帝尧之命,用土圭测表影,以确定夏至的时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