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市花·棉花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5 00:42:24
1929年1月24日上海市政府想要选一种市花与伦敦、纽约、巴黎等城市互相媲美。初步确定市花的意向为莲花、月季、天竹三种花卉,送交市长择定。在2月8日第107次市政会议时候,决定交由全市民众投票选举,并增加棉花、牡丹和桂花三种花卉。最后回收有效选票17000多张。其中棉花票数5496张,竟高居榜首,远远领先于第二名莲花的得票,从而夺得上海市花的桂冠。棉花居然被“时尚之都”上海选为市花,其中缘由自有道理。在上海方言中,“花”特指棉花,如种棉花说“种花”,棉铃说“花铃”,棉花秆说“花箕”,采摘棉花说“捉花”,刚采摘的棉花中有籽,叫作“籽棉”,上市的棉花须先脱籽,说“轧花”,而去籽的棉花就叫“花衣”。(上海老城厢内还有条全长仅两百三十米的“花衣街”曾是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地)。1929年4月29日《时报》是如此解释棉花当选上海市花的原因:“棉为农产中主要品、花颇美观、结实结絮、为工业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赖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贸易、尤为进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希望无穷焉”。另一原因就是在选市花期间正是上海华资的纺织厂备受日资压迫,出现衰落景象,几有不能维持之势。“选棉花就是选爱国”,市花投票中上海市民高涨的拥“棉”热情是对民族产业的支持,是保护国种棉花,不让美国棉、日本棉夺了中国的棉花市场,故而颇有选棉花就是选择爱国之意。《申报》报道此次选举票的来源如下:(一)各级党部转来表二千八百五十五张、(二)各民众团体转来表六千二百六十二张、(三)民众意见箱及邮寄者八千八百三十五张、(四)总计一万七千余张。由此可见投票中民众团体和民众意见箱是占了绝大多数的,可谓民心所向。 百年前的上海,棉花不仅是城市产业的根基,更是千万劳动大众的生计,棉花能当选市花,体现出上海市民脚踏实地讲实惠的品格,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而上海曾经是一座棉花之城。 图一:上海农村的纺线 图二:上海农村的经线 图三:《时报》1929年4月29日报道 图四:《礼拜六 》1929年4月13日报道 图五:《新闻报》1929 年4月6日报道 图六、七:纺线机、轧花车 图八:行号图上花衣街位置

0 阅读:0

评论列表

路过蜻蜓

路过蜻蜓

2
2024-07-28 11:08

当时选棉花为市花,就是选爱国。

Just_stone

Just_stone

1
2024-07-28 11:21

涨知识啦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