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枯墨、干墨、润墨——谈写意画用墨特色之墨性
于写意画那广袤无垠的艺术天地之中,墨性仿若神秘且灵动的精灵,以其变幻多端的姿态,绽放出无尽的魅力与可能。我乃清和堂主人范云峰,前日与诸位共同探讨了写意画用墨特色之墨质,今时,让我们再度沉醉于这墨的世界,聊聊墨性的奇妙所在。
墨性,简言之,乃是对墨色予以不同处理后所形成的色性变化。它恰似一个绚丽多彩的调色盘,却又超脱于色彩的羁绊,仅凭墨的浓淡干湿,演绎出世间万象。墨性大致可分为枯、干、润、湿、漓五类,每一种墨性皆仿佛具有独特的秉性,能够赋予画面各异的情愫和形象。
枯墨,恰似岁月的留痕,往往以宿墨为之。其干涩的笔触,仿若老年人干枯褶皱的肌肤,又似粗糙陈旧的衣物,携带着沧桑与故事。比如我在创作《古寺残秋》这幅作品时,用枯墨描绘古寺的墙壁,那种历经风雨侵蚀的斑驳感跃然纸上,仿佛在诉说着古寺的悠久历史和岁月的无情。
干墨,可分为浓干与淡干。不管浓淡,关键在于将笔中水分竭力吸干。如此一来,用笔之时便能呈现飞白,这种独特的效果,恰是展现人物须发的飘逸、山石的嶙峋、树干的苍劲的上佳之选。那缕缕飞白,如同大自然留存的印记,满溢着力量与质感。像我画的《寒山独耸》,用浓干墨勾勒山石轮廓,淡干墨表现其纹理,飞白之处尽显山石的坚硬和冷峻。
润墨,恰似恰到好处的均衡,干湿适度。这种不干不湿的墨,用笔时会产生微微的水晕之感,宛如清晨的薄雾轻笼,给人以朦胧而又真切的美。因其适用性广泛,不管是山川的起伏、花鸟的灵动,还是人物的神韵,皆能在润墨的描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春江水暖》中,我以润墨描绘江水,既有流动的动感,又有柔和的质感,让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湿墨,宛如饱含深情的倾诉。笔中饱含水分,行笔时水分于纸上自然渗化,墨痕之处,显著的墨晕如诗如画。它尤其适宜表现那些光洁的物体,如圆润的玉石、清澈的湖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纯净。例如《荷韵》中,湿墨描绘的荷叶,墨晕自然天成,展现出荷叶的鲜嫩和水润。
漓墨,则是水气淋漓的浪漫呈现。这种墨适宜大面积的渲染,仿佛能够将烟雾的缥缈、水气的氤氲尽收眼底。当漓墨挥洒开来,画面瞬间充满了灵动与梦幻。在《云岭仙境》里,我用漓墨渲染云雾,营造出如梦如幻的仙境氛围。
然而,墨的干湿、枯润倘若运用不当,便会似一场美妙的梦被无情击碎。太枯则画面无气韵,犹如一具丧失灵魂的躯壳;太湿则无骨气,显得绵软乏力;太干则枯燥乏味,缺失生机;太润则柔弱而无纹理,丧失了应有的质感与力量。
总之,在写意画的创作过程中,墨性的把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画家凭借敏锐的感知和精湛的技艺,方能让墨性于笔下绽放出最为绚烂的光彩,成就一幅幅令人陶醉的艺术杰作。
范云峰甲辰六月廿七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