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虽疆域辽阔,但养二十三万大军却要面临巨大财力和资源压力,而战国时期大量兵员似乎更容易维持,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经济模式、官僚体系、和国家结构的不同。 清军体系庞杂,八旗绿营等皆需长养,兵数高达二十三万余,此使清廷财负沉重,军费高昂,官署庞大,且须御外。再者清未工化,其税构过重农工,资源集度高,难调人力物力。 反观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多为“农战结合”模式。即农民平时务农,战时参军,军队日常维持成本较低,国家无需长期供养巨额的常备军。而且战国诸国依靠相对简单的赋税制度,劳动力直接投入战争或生产,兵员的养成机制高度弹性化。 现在的职场中,同理也会遇到“资源分配”的难题。如果一家公司如同清朝一样,管理层庞大、部门之间繁琐,而又资源匮乏,维持现有团队的运作将面临巨大困难。而若团队结构精简、灵活像战国般能做到“平时生产,战时爆发”,这样的团队适应力更强,运营成本也更低。
为什么清朝养二十三万大军都很费劲?
小藤扒科技
2024-10-31 21:36:03
0
阅读:42
雪儿
因为这二十三万大军是满洲八旗,一个个的军饷比县令的工资还高,还有上百万绿营军要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