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舅10周年忌辰,他在台湾桃园中坜的寓室离开我们,转眼已经10年了。 时光如流水,10年的时间一滑而过,但大舅在我心里始终没有远离,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阁楼的一角安放着他给我写的100多封信、寄给我的《邳县通讯》、带给我的金门高粱酒、赠送我的他手写的回忆录,他对我的叮嘱和爱护,一直萦绕在我脑际。 大舅对我的疼爱和牵挂,丝毫不亚于对他的儿女,高中开始,他一直鼓励我、资助我,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我有了目标,有的动力,知道了天外有天,体悟到人活着,就要不断脱离舒适区,挑战自己。 进了大学之后,我因为自费内疚彷徨,他第一时间安慰我、资助我,并托挚友聂大爷定期看望我,提醒我在外求学、集体住宿的衣食安全情况,以他的切身经验,不厌其烦的教诲我,耐心细致、春风化雨。 读研后,他一再确认我的兼职可以支付学习和生活中支出时,才停止了对我的资助。 大舅是老派的知识分子,一辈子耿直清高、兢兢业业,穷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始终秉承着坚毅不屈、不断学习的操守。 他1948年离开家乡,半年多辗转南方几个城市,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后在1949年5月20日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凡65年间,起初坎坷隐忍,服役20余年 ,进入公职后,有了自己台湾的家庭。 人在台湾,心念故土。自从和家乡取得联系后,大舅就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老家的亲友。 夜深人静,思乡心切。 他有过着读着家书(姥娘为他请筷子神、莲姐诉说幼年之苦、姥娘去世那几段)痛苦流涕的情形,有过茶水冲饮一匙故土含泪下咽的悲伤,有读着家乡变化欣慰的日日夜夜....... 高中课堂时,在学习流沙河的那首诗《就是那一只蟋蟀》,其中写到“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意境很美,会引发我无限的共情,让我想起大舅在台湾的样子,他在读这首诗时,在听到窗台蟋蟀叫时,会以为童年那只家乡的蟋蟀么?一去50年,又回头来叫他? 我是一个敏感容易共情的人,大舅也是,但很多事,大舅闷在心里,不愿表达,和我写信、电话交流,是他晚年的很大安慰。 台湾舅妈说,你大舅经常反复读你的来信,有时一看就一个下午,还帮你细心整理,乐此不疲。由此我给他写信更勤、字数更多,让他了解我在工作生活的各种细节,也作为对日常的一种记录。 他晚年看字不清楚,我打成大字、转换成繁体字,每封信都是十几页纸;2014年十月一日,举家又去了台湾看他,没想到是最后一面....... 大舅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作为1948年的南下学生,人生因为大时代的背景,发生了转弯,随着历史潮流,命运发生了改变,阴差阳错,奔到台湾,初始艰苦,后天可怜见,享受一段大体平稳工作和家庭时光,有了不错的结局。 历史长河的一个拐弯,对很多人而言,就是曲折的人生。 作为大舅10年忌辰的礼物,我在整理大舅的故事时,因代入了个人情感,写起来还是很感动的,一篇文章,对应的就是大舅人生的一两年,两三年,可能比较枯燥,似水流年的工作和生活记录,但这就是大舅在台湾的真实生活。 芸芸众生的小人物,更多的是挣扎着生活,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 大舅的一生,背负了很多责任,活得辛苦、活得艰难,一生勤俭清高、厚道勤奋,享年86岁,我和母亲一养,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天堂里,大舅终于能和姥爷、姥娘,兄弟姐妹8人团聚了。 今天10周年了,谨以此文祭奠一下天国的大舅。
今天是大舅10周年忌辰,他在台湾桃园中坜的寓室离开我们,转眼已经10年了。 时
草根闲聊生活
2024-11-15 09:59: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