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黑龙江一男孩走投无路,找到校长跪着哀求:“求你资助我上学吧!”校长一

乐语回味 2024-11-30 18:48:19

1999年,黑龙江一男孩走投无路,找到校长跪着哀求:“求你资助我上学吧!”校长一口答应了,谁知,7年后,校长却偷偷的搬家了。   (参考资料:《谢谢你来了》)   1999年的黑龙江,凛冬将至。鸡西市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的气息。一个瘦弱的少年,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和期待,他叫王振宇,16岁。彼时,他正经历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父母因罕见病相继离世,留下他和两个年幼的妹妹。姑姑一家虽然收留了他们,但拮据的生活条件让这个家庭更加捉襟见肘。王振宇深知自己不能成为家人的负担,他悄悄离开了姑姑家,南下打工,希望能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撑起一片天。   然而,南方并非遍地黄金。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王振宇四处碰壁,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他睡过医院的长廊,也曾翻找过商场垃圾桶里的食物。生活的残酷让他深刻地意识到,没有知识,就没有未来。他渴望重回校园,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清晨,王振宇鼓起勇气,找到了他初中时的校长张洪生。彼时,张校长正在晨跑,王振宇突然跪在他面前,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校长,求你资助我上学吧!”那一刻,张洪生内心五味杂陈。他深知求学的意义,也同情王振宇的遭遇。但他自己的家庭状况也并不乐观,儿子患有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妻子也因此无法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支撑。   尽管如此,张洪生还是答应了王振宇的请求。因为他看到了王振宇眼中的渴望,也看到了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知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而他愿意成为王振宇打开这扇门的引路人。   王振宇重返校园后,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刻苦努力,奋起直追,很快赶上了其他同学的进度。而张洪生,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还四处兼职,尽可能地多赚些钱,补贴王振宇的生活费和学费。他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奔波在各个学校之间,只为能让王振宇安心学习,也为了能给自己的儿子提供更好的治疗。   张洪生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从未向王振宇透露过自己的难处。他坚信,只要王振宇能好好学习,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时间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张洪生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王振宇这株幼苗,期盼着他能茁壮成长。   转眼间,七年过去了。王振宇不负众望,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就想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张洪生校长。然而,当他满怀欣喜地来到张校长家时,却发现大门紧闭,邻居告诉他,张校长一家已经搬走了。   王振宇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张校长的新住处。那是一处简陋的平房,与之前相比,显得格外寒酸。当他看到张校长时,才明白了一切。为了供他上大学,为了给儿子治病,张校长卖掉了房子,搬到了这处平房。   那一刻,王振宇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他抱着张校长痛哭流涕,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终于明白了,这些年来,张校长默默地为他付出了一切,而他却一无所知。   张洪生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眼含热泪,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道:“好孩子,有出息了!老师很知足。”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无尽的辛酸与欣慰。   王振宇看着眼前这位两鬓斑白,腰背略微佝偻的校长,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他意识到,张校长不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人生的引路人,是他精神上的父亲。他郑重地对张洪生说:“老师,多年来您辛苦了,爸,以后我来给你养老。”   “爸”这个字,承载着王振宇对张洪生深厚的感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承诺。张洪生听到这声“爸”,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   毕业后,王振宇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他站在三尺讲台上,将知识和爱传递给他的学生,就像当年的张洪生一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也传承着张洪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王振宇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努力,更是张洪生无私奉献的成果。张洪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大爱。他不仅教会了王振宇知识,更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感人的师生情,更是一曲关于教育与奉献的赞歌。它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而那些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点亮了无数孩子的人生之路。   王振宇和张洪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它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希望之花。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要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0 阅读:291

评论列表

Dragonfly

Dragonfly

5
2024-11-30 19:13

知恩图报可以

乐语回味

乐语回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