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枪决地下党朱君友,朱君友觉得自己死定了,于是,就将自己平时穿的衣物全部送了人。没想到,在执行枪决的前一晚,他却被两个国民党的大特务给救走了。 (资料来源:川大校友朱君友——《十二桥惨案的幸存者四川大学档案馆》) 1949年,山城重庆笼罩在一种奇特的氛围里。 解放的号角越来越近,国民党的统治却像回光返照般,迸发出最后的疯狂。 白色恐怖弥漫,抓捕、酷刑、屠杀,成了家常便饭。 每个人都像走在钢丝上,不知哪一刻就会坠入深渊。 这其中,就有一个名叫朱君友的年轻人,他的人生轨迹,被时代裹挟着,走向了未知的命运。 1949年的重庆,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各种势力交织,人心惶惶。 国民党大势已去,但还是拼命抵抗。 对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更是疯狂报复,恨不得斩草除根。 这座城市,正在经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朱君友,本可以置身事外。 他家境殷实,“朱半城”的名号在重庆商界无人不知。 锦衣玉食,安稳度日,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然而,时代的浪潮裹挟着他,让他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1938年,还在中学读书的朱君友开始接触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这就像一记闪电,照亮了他原本平静的日子。 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看到了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也看到了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他深受触动,心里萌生了救国救民的想法。 啥时候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开始做地下工作了。 这和他家境优越的背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家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他义无反顾。 他宁可放弃舒服的日子,也要为自己相信的东西而奋斗。 他知道,革命不仅需要付出,也带来了希望。 干地下工作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会露出马脚。 1949年,朱君友在玉带桥附近传情报时被国民党特务抓走了。 玉带桥稽查处看守所,成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经历。 国民党特务为了得到情报,对他进行了非人的折磨。 鞭打、吊刑,各种酷刑轮番上阵,他的身体遍体鳞伤,但他始终紧咬牙关,没有吐露半个字。 在监狱里,他碰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的革命同志。 他们彼此鼓励,互相支持,在困境中燃起希望的火花。 他们唱着革命歌曲,聊着对新中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些憧憬,是他们精神的支柱,也是他们对抗酷刑的力量源泉。 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朱君友被叫出了牢房。 他预感到了死亡的来临,平静地将自己的衣物分给了狱友,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他最后看了一眼牢房里的战友,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壮。 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走出牢房,迎接他的不是冰冷的枪口,而是他妻子的两个兄弟。 他们用十根金条买通了特务,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坐上汽车,远离看守所,朱君友才得知,毛人凤已经下令处决所有关押的地下党员。 他的家人花光了所有钱,才保住了他的命。 他知道自己活下来了,但战友们却还得面对生死的威胁。 1949年12月7日,重庆解放前夕,32名共产党员在十二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史称“十二桥惨案”。 朱君友虽然逃过了一劫,但却成了这场惨案中唯一的幸存者。 重庆解放后,朱君友回到了家乡。 他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十二桥的亡魂却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无数次地讲述自己在狱中的经历,讲述战友们的英勇事迹,也讲述自己死里逃生的惊险过程。 他心里很愧疚,为什么偏偏只有自己逃过一劫。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战友们的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牺牲。 他把这段经历当作一生的警示,总是提醒自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他也曾受到过怀疑和审查。 但他从不抱怨,他认为自己所受的苦,与牺牲的战友们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他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要爱国,要珍惜和平,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才能让他们的精神永存。 朱君友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信仰、牺牲和救赎的故事。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革命者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们的选择,或许不被家人理解,或许不被世人认可,但他们心中燃烧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朱君友活了下来,他背负着历史的重量,也承载着信仰的光辉。 他用自己的余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也提醒着我们,和平的珍贵,信仰的力量。 我们要记得历史,珍惜现在,感谢先辈,努力前行。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了我们美好生活而牺牲的人。
1949年,毛人凤下令枪决地下党朱君友,朱君友觉得自己死定了,于是,就将自己平时
乐语回味
2024-12-01 18:10:02
0
阅读: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