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动”起来 □周 林 开局开新,思想创新。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冲向全球,大国重器徐工集团推出全球首台XCA4000轮式起重机、深地实验云龙湖实验室挂牌江苏省实验室等徐州科技企业领军领跑…… 近期,这样的“喜讯”汇成一个强烈信号:要干字当头、狠抓落实,让思想插上创新创造的“翅膀”强劲“动”起来,才能更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新实践。由此也警醒我们,在信息飞速流转、社会不断变迁的当下,“别让自己思想太闲了”绝非一句空洞的劝诫,而是时代对我们的深切呼唤。 思想,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唯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更好绽放时代光芒,彰显社会价值。思想“动”起来,是个人成长的关键密码。一个思想上停滞停摆的人,工作起来就会犹如“一潭死水”,难以泛起创新的涟漪。在当今科技迭代、知识爆炸的智能化时代,思想“不动”、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与时代的“高铁”渐行渐远。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都是在思想动态的发展中,实现了自我超越、超越自我。匡衡幼时勤奋好学,在思想的驱动下,凿穿墙壁借邻舍之烛光苦读苦学,最终成为一代经学大师;牛顿在苹果落地这一平常现象的启发下,思想活跃,不断探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推动了科学的巨大进步发展。 正是因为他们不让自己思想“闲置”,努力在“动”起来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观点、思考新问题、研究新事物,才能让思想始终“保鲜”、思维始终“保敏”,在人生奋进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收获成长。 同样,从社会层面来看,思想的活跃更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引擎”。社会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向前推进,都离不开思想的先声先导。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碰撞、互相交流,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封建神学的束缚,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转变。 当今时代,面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发展等全球性巨大挑战,只有让思想“动”起来,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激发多元思维思想,才能找到应对之策,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全社会的思想都陷入“沉睡”,那么社会的进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一些思想“闲置”“躺平”的现象。有的人沉迷于碎片化的娱乐信息,满足于短暂的感官刺激,不愿意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工作、研究问题;有的人因循守旧,习惯于按部就班,满足于得过且过,对新事物、新观念持排斥态度……不愿“动”思想,不肯“动”脑子,长此以往,个人的创造力会被削弱,社会的活力张力也会受到抑制。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发展新形势,“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干字当头、狠抓落实”,都需要我们既要“思”又要“想”,变“守势”为“攻势”,真正做到动脑动心思好“工作点”、想好“创新招”、谋好“发展局”。 让思想“动”起来,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环境。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积极为学生们搭建善于乐于“动思想”的“动脑”舞台;家庭要营造宽松平等的向上氛围,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家长与孩子要坐在“同一个板凳”上对等交流,力戒“家长制”挫伤孩子思考力;社会各界要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不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同时,每个人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走出“舒适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思想、新事物,不断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活力、引发动力。 海德格尔说过:“思想的伟大处,在于它守护着未被思及之物。”思想之“动”,是探索未知的坚实脚步,是突破束缚的内在力量,是引领发展的远航灯塔。让我们思想保持适度地“忙碌”,既是对抗精神熵增的“利器”,更是开拓认知边疆的“方舟”。 阔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别让思想太“闲”了,我们要努力在时代浪潮的奔腾不息中舞动思想,才能更好地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力量,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也必将迸发新的可能。
让思想“动”起来 □周林 开局开新,思想创新。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
砚田文化人
2025-03-21 10:1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