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瑛姑为周伯通生了个孩子,南帝为何不恨她?过了三十岁才恍然大悟

金庸笔下有没有哪个角色,明明不是反派,却也让你格外厌恶?别看这描述有些自相矛盾,然而笔者若是提到一个名字,你多半就知道那

金庸笔下有没有哪个角色,明明不是反派,却也让你格外厌恶?

别看这描述有些自相矛盾,然而笔者若是提到一个名字,你多半就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刘瑛,也就是所谓的“瑛姑”。

如果要用一次个词来形容瑛姑,那只能是不知廉耻,她身为大理皇妃,却背着段皇爷与周伯通勾搭在一起,到头来还反过来恨上了段皇爷。

(段皇爷、瑛姑剧照)

其实这都不是最离谱的,更让人不解的,应该是段皇爷这个人,明明他是占理的一方,为何在瑛姑面前,他却好似是有过错的一方一样?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瑛姑与周伯通

《神雕侠侣》末尾,群雄在襄阳保卫战的庆功宴上举杯欢庆时,有两个角色的存在是格外刺眼的,也就是瑛姑和周伯通。

以他们当年犯下的过错,是不配与在场群雄一起被襄阳百姓视为英雄的,这场大战都好似是为他们洗白了一般,然而无论是段皇爷受到的伤害,还是他们死去的孩子,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

难道就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犯下的那些过错就不再是过错?没有这样的道理。

当年周伯通随师兄王重阳去大理找段皇爷交换武功,王重阳和段皇爷都是武痴,二人也没多想,只放心交流,哪料周伯通和瑛姑却闯出大祸。

那周伯通在皇宫里闲逛,遇上了瑛姑,又以传授点穴功夫为由,与瑛姑打得火热,结果二人擦出爱火,继而做出对不起段皇爷的事来。

(周伯通、瑛姑剧照)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毋庸置疑,就是周伯通和瑛姑的过错,别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婚外情,重点在于瑛姑是段皇爷的妃子,这事关乎大理国的威严,应该严肃处理,甚至在段皇爷的立场看来,这件事都必须要扼杀在摇篮里,决不能留活口,周伯通和瑛姑,一个也不能活下来。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段皇爷虽是怒火中烧,却始终不愿对他们下狠手,反而有心成全他们。

其实这里还可以用“段皇爷为人大度”来解释,毕竟从他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正篇故事中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个宅心仁厚之人。

不过话说回来,此时的段皇爷,与后来的一灯大师,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后来的他大彻大悟,遁入空门,会格外仁慈也实属正常,而此时的他只是个有习武执念的俗人,凭什么也如此宽容?

所以这事儿不合理,但更不合理的还在后面。

二、理不直气也壮

当段皇爷答应成全周伯通与瑛姑在一起时,周伯通却表现得十分错愕,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周伯通多少还有些廉耻之心的,他知道自己犯了错,应该受罚,而不是接受奖赏。

当然,周伯通也有他的问题,一把年纪,却还是孩童的心智,心中毫无担当,总之他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反而是躲了瑛姑几十年。

(瑛姑剧照)

这也正常,他没法面对段皇爷,没法正视这段关系,那都说得过去。

可瑛姑该如何处置?

段皇爷倒也没为难她,依旧留她在身边,只是二人之间要再做夫妻,是不太可能了。

可谁能想到,一日瑛姑带着孩子前来找段皇爷救治,说是那孩子被人打伤,已是奄奄一息,唯有段皇爷出手,方有一线生机。

可此时段皇爷却犹豫了,书中是这么写的:“只听一灯大师继续说道:‘我实在不忍,几次想要出手救她孩子,但那块锦帕平平正正地包在孩子胸口。锦帕上绣着一对鸯鸳,亲亲热热地头颈偎倚着头颈,这对鸯鸳的头是白的,这本来是白头偕老的口彩,但为什么说‘可怜未老头先白’?我转头见到她鬓边白发,身出冷汗,我心中又刚硬起来,说道:‘好,你们俩要白头偕老,却把我冷冷清清地撇在宫里做皇帝!这是你俩生的孩子,我为什么要耗损功力来救活他?’”

这本来没什么问题,对于瑛姑来说,那是她的孩子,对于段皇爷来说,那却是瑛姑和周伯通背叛他的人证。

他一见那孩子,一见那手帕,就不免心痛万分,这是合情合理的。

但紧接着,瑛姑确定段皇爷不会救治那孩子后,就一掌拍死那孩子,继而对段皇爷说出一段绝情的话之后,段皇爷却觉得理亏,这似乎就不正常了。

(瑛姑怒视段皇爷)

瑛姑是这么说的:“一灯大师却不理会,又道:‘我大叫一声,退了几步,险些摔倒,心中混混沌沌,一片茫然。只见她慢慢站起身来,低低地道:‘总有一日,我要用这匕首在你心口也戳一刀。’她指着自己手腕上的玉环,说道:‘这是我进宫那天你给我的,你等着吧,哪一天我把玉环还你,哪一天这匕首跟着也来了!’”

一灯为何会茫然?瑛姑又为何会有报仇的底气?

至少一旁那聪明绝顶的黄蓉也不解。

但那是因为他不了解一灯的为人。

三、一灯的为人

长大后,重读《射雕英雄传》,才彻底看清段皇爷的为人。

后来的他为何执意要度化裘千仞?又为何要舍命去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襄阳百姓拼杀?

其实正是为了赎罪。

你可能要说他何罪之有,他从头到尾都是个受害者。

其实不然,周伯通和瑛姑那孩子是无辜的。

当初他说见到那孩子就心痛,因此没出手相救,那不过是借口。

(五绝剧照)

其实多数人忘了笔者强调过,他与王重阳一样,都是武痴,他为了保全实力去华山论剑,才没出手救那孩子。

甚至可以说,即便那孩子就是他和瑛姑的孩子,他也不会救,因为当年的他心中只有对“天下第一”的渴望,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何况他是皇帝,妻妾何其多,子女何其多,不差这一个。

换言之,他后来的愧疚,是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过于残忍了。

不过话说回来,瑛姑和周伯通还是没法被洗白,他们错了就是错了,反倒是段皇爷,他迷途知返,知错改错,是个有血有肉的上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