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全国人大会议刚刚开始,香港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外堵住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

潮咖聚星光 2025-05-03 13:47:54

1984年,全国人大会议刚刚开始,香港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外堵住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 一名记者高声问:“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老百姓怕得很啊!”耿飚一边走一边回头,说了句:“可能不一定吧。” 这句话第二天就变成了香港各大报纸的头版标题:“中国高官:香港或不驻军。”几小时后,邓小平得知消息,当场震怒。 耿飚当时已经年近七旬,原是老红军,参加过抗日、解放战争,也做过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他脾气直爽,说话不绕弯。 那天本来是参加全国人大的闭幕会,香港记者早有准备,专挑他这样资历深的老将军下手。 一开始只是拍照、打招呼,等耿飚走近,就有人突然举起录音笔问他关于驻军的问题。 “你们是不是一定要驻军?”这句话听起来像在征求意见,实际却是陷阱,耿飚走得急,心里也没太在意这句话的分量,回了一句模棱两可的:“不一定吧。” 当时他没意识到,英国方面正紧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口风,而香港媒体早已架好枪等着开火。 当天晚上,香港报纸头版全都上了耿飚的那句话,标题夸张得像宣布独立:“北京官员暗示放弃驻军!”“国防部长松口:香港驻军计划或取消!”英方随即在伦敦召开记者会,说这“表明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有了转变”。 外交部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问中方到底是不是改了口风。 耿飚回家后还没意识到出事,是港澳办的人直接上门找他,说:“耿老,今天下午媒体炸了锅。” 他这才紧张起来:“我就说了句‘可能不一定’,有这么严重?”港澳办的干部脸都绿了,说:“外面都传你宣布不驻军了。” 邓小平当时正在家中看材料,秘书拿进当天的《文汇报》和《南华早报》,上面赫然写着:“中国政府放弃驻军。” 他一看标题,直接把报纸摔在地上,怒道:“这是谁说的?耿飚?他凭什么这么说!” 据当时港澳办工作人员回忆,邓小平当天晚上就召集会议,点名批评耿飚,说:“他现在不是国防部长了,也不是谈判代表,他有什么资格对外乱讲?” 他特别强调一句:“香港是中国的土地,没有驻军,那还叫什么主权?” 第二天,新华社发布正式通稿,否认耿飚的说法,强调中国将坚决在香港驻军,这不容谈判。 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主权是完整的,驻军是主权的重要体现。”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播出邓小平讲话,指出:“对香港问题,有权发言的,只有国务院和港澳办,我说了算,总理说了算。” 耿飚当晚被请到中南海,会议不大,只有几位港澳问题相关负责人,耿飚低着头,脸色发白。 他是个有原则的人,自觉惹了麻烦,第一句话就说:“我对不起国家。”邓小平看着他,说:“事情已经出了,骂你没用,以后记住,别乱讲话。” 随后他又转头对在场干部说:“这事不追责,但要吸取教训。” 耿飚当晚回家后,给几位老战友写信,说:“我当年带兵打仗都没怕过,这次真是糊涂,累了,嘴快了,给国家添了乱。”他主动要求不再参与对外公开活动。 虽然邓小平没处分他,但之后几年,他的公开露面确实明显减少。 在外交场合,这事引起不小风波,英方代表在接下来的中英会谈中,一度拿出新闻报道质疑中方立场,说“中国内部都不一致,怎能信任其承诺?” 中方代表当场回应:“你们信报纸,还是信我们谈判代表?” 有一次会谈结束后,中方代表回到酒店,外交部工作人员私下说:“我们现在谈判,不光是看对面英方怎么说,连自己人嘴里都得防。” 事实上,中英谈判从1982年开始,进展就非常艰难,中国一口咬定:1997年后香港必须收回,英方虽然嘴上说理解,但总想保留点“治权”。 驻军问题上,他们推脱说“香港人怕军人”,是殖民地多年形成的情绪,不适合解放军进驻。 但中国的立场明确得不能再明确:驻军不驻军,不是情绪问题,是主权问题。 耿飚的“口误”,一度让英方觉得有机可乘,但邓小平的迅速反击,等于给整个谈判画了一条红线:这事没得谈。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明确写入:“中国政府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驻军。”驻军问题画上句号。 后来邓小平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过一句话:“一个国家的主权,连驻军都没有,那还叫什么国家?” 这句话,也算是对1984年春天那场风波的回应。 而耿飚,虽然因为这件事淡出了公众视野,但在党内依然被尊重。 他在晚年写的回忆录中,对香港问题一字未提。只是写了一句:“讲话要谨慎,哪怕你只是路过。”

0 阅读:1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