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年,基辅还在等一个真正的停火,美国急着当和事佬,推了个分阶段停火的计划,俄罗斯这边退了小半步,承诺停火三天,还说可以无条件谈。 可乌克兰不买账,非要停火30天,想着喘口气再打,特朗普急着要成绩,俄罗斯不想撕破脸,基辅却死守底线,三方这算盘打得噼啪响,停火这事儿,到底能不能成? 文案|编辑:清 俄乌冲突的停火谈判,表面看热热闹闹,实则像在泥潭里打转。美国这几年在俄乌冲突里一直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但最近有点急了,美国国务院之前就放过话,说要是俄乌再不拿出停火的具体方案,美国就不掺和了,这话听着挺狠,其实背后有原因。 特朗普上台后,国内日子不好过,民调显示,他的“百日执政”满意度创了80年新低,不满意的超过一半,老百姓对政府花大钱援乌早就有点烦了,共和党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政治优势也晃晃悠悠,特朗普急需一个外交成绩单,好堵住国内的质疑声。 除了国内压力,美国还想从欧洲抽身,把精力转向亚太,俄乌冲突拖得越久,美国的战略重心就越难调整,所以特朗普的团队想了个办法:先推个短期停火,让俄乌坐下来谈,慢慢把临时停火变成长期和平。 这种分阶段停火的套路,在国际上不算新鲜,中东的加沙冲突就这么搞过,虽然不一定成功,但至少是个路子。可问题在于,俄乌都不太配合,美国这和事佬当得有点尴尬。
俄罗斯面对美国的威胁,俄罗斯退了小半步,做了三件事,第一个,承诺在卫国战争胜利日停火72小时,第二,公开说愿意跟乌克兰无条件谈,第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时,态度挺友好,说在乌克兰问题和俄美关系上愿意找平衡点。 为啥俄罗斯只肯停火三天?原因不难猜,俄罗斯很清楚,短暂停火对战局影响不大,72小时最多让双方喘口气,谈不上真正谈判。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意图有戒心。 过去几次停火谈判,乌克兰总提延长停火时间,俄罗斯怀疑这是乌克兰在借机休整军队、接收西方武器,去年复活节,普京提出停火30小时,乌克兰顺势要求延长到30天,俄罗斯没答应,这次情况差不多,俄罗斯宁可给个三天的小恩小惠,也不愿冒更大风险。 再说俄罗斯愿意无条件谈判,这话听着敞亮,其实留了余地,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比如克里米亚的归属、乌克兰的中立化,从来没松口,拉夫罗夫的友好信号也更多是给美国面子,避免跟美国彻底撕破脸。俄罗斯的算盘打得清楚:既不想让美国彻底退出调停,增加对俄制裁,又得守住自己的底线,所以这三步让步,更多是策略性的,离真正的妥协还远着呢。
乌克兰这边,态度更复杂,乌克兰一直嚷着要停火30天,这要求背后有啥考量?简单说,乌克兰军队打得太累了,三年冲突,乌克兰的军力和经济都快到极限,西方援乌的武器和资金虽然还在输血,但速度慢了。 30天的停火,能让乌克兰喘口气,修整军队,补充物资,甚至争取更多西方支持,可乌克兰又不想真按美国的计划谈下去,因为一旦谈判,俄罗斯肯定会要求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让步,比如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这对乌克兰来说,等于割肉,总统泽连斯基的国内支持率本就不稳,哪敢轻易点头。 乌克兰的强硬还有个原因:对俄罗斯的不信任,去年3月,美国和乌克兰曾推动30天全面停火,俄罗斯同意了,但提了个条件:停火期间乌克兰不得接收武器、不得训练士兵。乌克兰当场翻脸,觉得俄罗斯这是想掐断它的军援命脉,泽连斯基甚至公开要求美欧加大对俄制裁,这件事让乌克兰更觉得,俄罗斯的停火提议都是套路,没啥诚意。
所以乌克兰的立场有点矛盾:既想要停火喘口气,又不想在谈判桌上对俄罗斯低头,美国推的分阶段停火,乌克兰嘴上支持,心里却另有打算。泽连斯基很清楚,停火30天能帮乌克兰恢复元气,但要真谈下去,领土问题绕不过去,国内的民族情绪也不允许他妥协。 三方这么一折腾,停火谈判的难点就摆在眼前了。美国想用短期停火铺路,但三天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谈出啥成果;乌克兰想要30天停火,但目的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备战;俄罗斯呢,愿意给点小甜头,但绝不碰自己的底线,比如克里米亚。归根结底,三方对停火的理解和目标差得太远,互信又几乎为零。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领土、安全、国际地位上的分歧,短时间内没法调和,美国虽然急着促和,但它的影响力也有限,国内政治的掣肘让它的调停更像在赶进度。眼下,俄乌停火的前景依然雾蒙蒙,短期内恐怕还是得在战场上较量,谈判桌上能走多远,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