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董竹君12岁的女儿正在玩闹,突然就被父亲揪着脖子,丢进了卧室,他大骂

趣叭叭呀 2025-05-05 10:34:26

1929年,董竹君12岁的女儿正在玩闹,突然就被父亲揪着脖子,丢进了卧室,他大骂女儿:“不知羞耻,丢人现眼”,说着他就把女儿按着跪在地上,还说:“绳子和剪刀,你自己选一样,给我去死!”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苦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黄包车夫,而母亲则在富户家中当洗衣女工。童年的董竹君身世凄苦,不仅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压力,还需要照顾因疾病相继夭折的弟弟妹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董竹君的家庭希望通过她能够改变命运。尽管父亲曾对她怀有厚望,但由于病重和家庭负债累累,最终在董竹君13岁那年,她被父母卖到了名为长三堂子的青楼。   在青楼的日子里,董竹君面对的是无尽的艰辛和磨难,长三堂子的生活是她心中永远的痛。昏黄的灯光下,她被迫在浓烟和酒气交织的大厅中歌唱,薄纱的帷幔下是隐藏不住的悲哀和无奈。青楼老鸨严格控制着每一个女孩,董竹君也不例外。她的每一次表演都被精心安排,以确保吸引更多的贵客,而这些表演往往持续到深夜。每当夜深人静,其他人陷入醉梦时,董竹君则躲在她狭小的房间中,面对着镜子静静地坐着,眼中映出的是自己未来的模糊和迷茫。   尽管生活艰苦,董竹君从未放弃希望。她在青楼里学会了许多技能,包括弹琴和歌唱,这些技艺成为了她抵抗命运的武器。她的歌声渐渐吸引了许多听众,包括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她唱的《天涯歌女》尤为动人,每当她的琴声起,全场便静默听她娓娓道来,仿佛她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她的悲伤和坚强。   夏之时,一个年轻的军官,偶然间来到了长三堂子。他被董竹君清新脱俗的气质所吸引,决定再次来访。他不同于其他客人,没有华丽的衣着,也不曾挥霍无度。他的目光总是紧紧锁定在董竹君的身上,仿佛在她的歌声中听到了某种呼唤。随着时间的推移,夏之时的到访越来越频繁,他开始期待与董竹君短暂的交流,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   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夏之时在长三堂子的一次秘密会议结束后,留下来找到了董竹君。他告诉她,他已经注意到她的不同,想要帮助她脱离这里。董竹君初时犹豫,但最终在夏之时的承诺下,决定抓住这一生命中的机会。两人制定了详细的逃离计划,董竹君利用自己在青楼中学到的机智和勇敢,与夏之时一同在一个雨夜中逃离了这个镀金的囚笼。   逃离青楼后,董竹君和夏之时前往日本,她在那里不仅继续深造,还逐渐放下了对父母的怨恨。她了解到,当初的决定虽然残酷,但也是无奈之举。在夏之时的陪伴下,董竹君逐渐从过去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她的心灵得到了治愈。     回到中国后,董竹君面对了彻底改变的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新起点。经历了异国他乡的磨砺与学习,她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知识和见识,还带回了一颗坚定独立的心。夏之时,这位曾经的恩人和爱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权力的腐蚀,变得越来越现实和自私,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走向了尽头。然而,董竹君并未因此沉沦,反而以此为契机,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在上海这座繁华而又复杂的都市中,董竹君创办了锦江饭店。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投资,更是她向世界宣示自己独立自主精神的方式。锦江饭店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带,外观设计融合了东西方元素,其大堂的装饰典雅而不失时尚,水晶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地面铺着精美的意大利进口大理石,墙壁上挂着精致的艺术画作,展示了东方的韵味与西方的奢华。   开业初期,锦江饭店就因其卓越的服务和一流的设施成为了上海名流社会的聚点。从商界大亨到外国使节,从政治家到文化名人,众多的社会精英都被这里的高端氛围所吸引。董竹君不仅在饭店内设置了顶级的餐饮服务,还特别设立了一个私密的会议室,成为了抗战期间不少秘密政治活动的举办地。她的智慧和勇气,让这家饭店不仅是物质上的成功,更成为了一个影响力广泛的社会舞台。   同时,董竹君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她的家人。尽管与夏之时的关系破裂给她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创伤,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她深知,无论自己的社会地位如何提升,都不能忘记那些在自己最困难时给予支持的亲人。她经常安排车辆去接送年迈的父母,让他们在锦江饭店享受优雅的午餐或晚餐,并且安排最舒适的房间让他们休息,尽量让他们在晚年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女儿的孝心。   董竹君的这些做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她的名字不仅在商业界响亮,更在慈善界和文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经常参与或发起各种慈善活动,尤其关注妇女和儿童的教育问题,她认为这是改变社会的根本。此外,她还积极推动文化交流,锦江饭店常常举办各种展览和艺术表演,成为推动上海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97岁。

0 阅读:69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