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包工头”黄德满花3000元接手了一家资不抵债的宾馆,更名为维也纳酒店。期初,酒店无人问津,甚至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就在大家都不看好它的时候,黄德满只有了一招,就让它会员数超过2000万,成为中国连锁酒店之王! (参考资料:岳阳网——他白手起家创业,现已成功成为行业龙头老大2018年10月19日) 黄德满是农家娃出身,老家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70年代他考上了大学,成了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遗憾的是那时候家里实在太穷,连几十块的体检费都凑不出来,即使费劲了办法,这笔钱还是没有着落。 一家人愁眉相对,最终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上学。心灰意冷的黄德满接受了现实,从准大学生一下又做回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他始终没放弃走出大山的目标,90年代,他揣着几千块来到深圳打拼,希望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他从这笔钱中拿出3000块,包下了一个宾馆,做起了宾馆小老板。剩下的钱他投入了土石方工程,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敢平敢闯又有头脑的黄德满很快就乘上了时代的快车,几年后,他已经是个身价过百万的成功人士了。 从当时的盈利情况看,主要赚钱的还是土石方工程,经营酒店并没给他带来很多收益。一些酒店甚至入不敷出,经营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来,大家都觉得酒店要开不下去了。黄德满心里也着急,但他很快稳定住心神,开始想起了破局之法。 他决定把这些酒店重新装修,全部升级成为中高端酒店。这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决定,因为这时候他名下已经拥有了200多间客房,要全部搞定需要相当大的一笔费用。 为了把酒店盘活,黄德满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第一期投资就要900多万。那时候他手里的流动资金不够,一次性只能拿出400万。在他的精打细算下,最终完成了这些酒店的统一升级。当然,也免不了向外借一些钱,但供应商都知道黄德满的人品,对他很放心。 升级过程中,黄德满的主要任务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因为承包过建筑工程,这些客房的改造都是他自己请人动手,原本一间7万多的造价,被他直接打到了4万,省下了很大一笔费用。 在他开源节流的经营理念下,投入心血最多的星级酒店维也纳也完成了第一轮投资,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到了维也纳上。 那时候国内消费者对于酒店不同规格档次还没什么清晰的概念,其实,不同规格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体验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当时很多人认为维也纳和普通的经济型没什么差别,为了扭转国人的观念,黄德满在推广上花了好大一番功夫。 都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维也纳在业界打出名头最终不是靠做广告,完全是靠周到细致的服务一点点积攒起来的。有了这样的好口碑,维也纳的入住率经常是百分之百,会员数积累到了130多万。 凭着这样的大气魄,黄德发最终盘活了半死不活了维也纳。他自信满满地说,我可以肯定,我们的酒店开到哪里,会员们就会跟到哪里。在他的经营理念中,“品质”是事业成功最核心的要素,也是他一直秉持的金科玉律。 梳理一下黄德满的发家历程可以看出,他一直紧跟时代调整自己的经营重心。1993年维也纳开门迎客,直接打出星级酒店的名号。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品牌分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型城市都能看到维也纳的招牌。 正是因为这次调整,在90年代末土石方工程出现经营困难时,他可以迅速抽身。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黄德满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那时宾馆给他的盈利已经逐渐占据大头,他也有意识地调整重心,逐渐放弃了土石方的业务。 此后,他迅速扩张自己的酒店业版图,一年就能新建2家酒店。截止2007年,酒店总营业额已经达到4个多亿,纯利润也超过了5000万。 看到酒店的经营状况蒸蒸日上,黄德满也开始了他的上市计划,准备从法国引进基金,助力自己开疆拓土。紧接着,他又放开了加盟门槛,2010年成功完成了第二轮融资,眼看就胜利在望。 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同类型酒店涌入市场,维也纳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临门一跃也有遭遇了不少困难。因为每年都在极速扩展,要保持满房的记录显然不可能,入住率降到了93%。 如果说创业之初黄德满坚持的是慢工出细活,但现在面临着如此激烈的竞争,他就算想慢也慢不下来了,加速助跑成为了他必须选择的一条路。 黄德满的成功之路是当时无数创业者的一个缩影,这些敢闯敢拼的时代弄潮儿,最终也成为了时代的引领者。
1993年,“包工头”黄德满花3000元接手了一家资不抵债的宾馆,更名为维也纳酒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5-05 11:0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