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轮到美国感到绝望了,中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已超200万架,更令人震撼的是,持有相关证件的无人机操控员人数突破22万大关。
如此庞大的无人机规模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表明一旦爆发战争,中国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改造并投入战场使用的无人机可达200万架之多。而这仅仅是民用无人机的数量,军用无人机的具体规模至今尚未公布。
当这个数字与中国全力运转的生产线相结合,即便是采取消耗战术,也足以耗尽敌军的火力。
这个数据的惊人程度如何体现?俄罗斯曾公布2024年作战进展,提及1700多个无人机班组和1500多名FPV无人机操作手发挥了重要作用。仅仅1500多名FPV无人机操作手,就已经让俄乌战场局势产生巨大动荡,反观中国拥有20万无人机操控手,这堪称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数字。
更不必说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无人机蜂群技术。不要以为我们在节假日期间看到的无人机表演看似简单,实际上,在世界各国中,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少之又少,而在中国,这项技术已近乎普及,连普通民营企业都能够熟练运用。
依据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模拟实验结果,当8架无人机组成集群对“宙斯盾”系统发起攻击时,平均有2.8架能够突破拦截;即便“宙斯盾”系统经过升级,至少仍会有1架无人机实现突防。倘若无人机数量增加到10架甚至20架,“宙斯盾”系统或许仅能拦截前7架左右。无人机蜂群凭借多方向、多批次的协同攻击模式,不断消耗“宙斯盾”系统的弹药储备和反应时间。同时,其低可探测特性,例如极小的雷达反射面积以及低空飞行等特点,更是极大地增加了防御难度。
而中国无人机作战体系最强大之处在于什么?中国的无人机能够融入整个作战网络系统,实现自主分工、自主决策。一旦发现大规模敌军目标,无人机还能够引导导弹实施打击。
当无人机与机器狗、无人作战艇协同作战时,其作战威力将呈指数级增长。这俨然是一支令人胆寒的无人作战军团,它们没有情感波动,能够自主搜索并主动攻击敌人,并且在作战过程中相互配合、协同行动,仿佛拥有“上帝视角”。可以想象,当未来中国的敌人看到铺天盖地的无人机与成群结队的机器狗向自己涌来时,心中除了深深的恐惧,不会有其他任何情绪,什么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在这样的攻势面前都将荡然无存。培养一名合格士兵可能需要二十年时间,而生产一架无人机或一条机器狗,仅仅只需几天。
这正是中国基于在人工智能、雷达技术以及现代信息化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所构建起的非对称作战体系。再配合中国领先全球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可以说,在数字化战争时代,中国已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