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省委副书记的家中突遭偷窃,扒手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终扬长而去,而堂堂省委副书记家中遭遇盗窃,警方当即展开抓捕,可是谁知当小偷被抓获后,结果却令众人感到意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的长沙,出了件怪事: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家,居然被小偷光顾了,更怪的是,这小偷进去转了一圈,出来后直摇头,抱怨说:这家也太穷了,真是“穷得叮当响”,啥值钱的玩意儿都没有!
这事儿一传开,很多人都纳闷:省委副书记啊,家里怎么会穷成这样?这位书记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郑培民,说起来,郑培民是1946年生人,老家在陕西一个穷山沟,小时候穷怕了,苦日子过惯了,节俭就成了他骨子里的习惯。
这也争气,硬是凭自己努力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学的还是挺时髦的航海设备与自动控制。
在毕业后,他没想着留大城市,反而一头扎进基层,从工程师干起,在内蒙古、青海、云南这些地方一干就是好多年,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地积累了不少经验,1988年,他调到湖南当省委副书记,这才有了开头那件“小偷奇遇记”。
也许真是小时候穷日子烙下的印记,郑培民当了这么大的官,生活作风还是老样子——艰苦朴素。
他住在省委家属院的老宿舍楼里,房子旧,家具也旧,穿衣服更是不讲究,一点没有人们想象中高官的“派头”。
并且他的工资,大部分都用在了工作上,剩下的补贴家用,自己花钱那叫一个精打细算,他爱人呢,在新华书店干了好多年,也一直就是个普通员工,从来没因为丈夫当了官就跟着沾光,搞什么特殊待遇。
所以,那个倒霉的小偷到底在郑培民家“收获”了什么?说出来可能更让人意外:4000块钱公款,外加两包香烟。
在郑培民发现公款没了,立马就报了警,警察来了现场一看,跟小偷说的一样,这家里真是“干净”,除了几件旧衣服和一堆工作文件,确实没啥能让小偷看得上眼的东西。
而那两包被顺走的香烟,背后还有个小故事,郑培民兼着湖南省残联的名誉主席,对残疾人特别上心。
并且他常去一个叫李德胜的残疾人开的小饭馆吃饭,跟老李拉家常,还想办法帮老李多拉点生意。
这让老李心里感激,就送了他两条普通香烟,小偷拿走的,就是这两条烟里还没抽完的部分,你看,连别人送的普通香烟,在他家都成了“贵重物品”。
郑培民这么“抠”,可不是装样子给谁看,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态度,他自己常说:“对于身外之物,我们一定要像铁石一样,毫不动心。”
这话他是真做到了,上下班,他骑的是辆破旧自行车;衣服破了,自己缝缝补补接着穿;鞋底磨穿了,也舍不得扔。
在下乡调研,坐着颠簸的吉普车到处跑,从没听说他提过什么特殊要求,要换好车、要住好房,这跟当时有些追求享受、讲究排场的干部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当然,光生活简单还不够,郑培民心里真正装的是老百姓,他把给人民办事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大家解决困难。
而他没事就往基层跑,看看乡亲们日子过得怎么样,听听大家有啥愁事难事,在长沙老百姓眼里,郑培民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官,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三民书记”——爱民、近民、为民。
可是,2002年,郑培民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因为长期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那年他才56岁。
在消息传回长沙,老百姓们都非常伤心,很多人自发去悼念他,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鲜花和花圈,那都是大家对他的一片心意。
整理他遗物的时候,人们发现最多的就是十几本厚厚的工作笔记,还有一本特殊的账本,专门记录了他拒绝别人送礼、抵制腐败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句他生前常说的话被当作了遗言:“不要闯红灯。”这句听着平常的话,其实是他一辈子的规矩: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规规矩矩,绝不能越界。
说起来,在那个年代,像郑培民这样清廉、为民的好干部,也不是个例,想想两次进藏、把命都献给西藏的孔繁森;还有办事公道、不搞特殊、最后累死在岗位上的牛玉儒;铁面无私、拒收贿赂的祁爱群……他们的故事,都挺让人感动的,也确实给后来人立了个标杆。
郑培民用他不算长的一生,实实在在地告诉了大家,什么叫“人民公仆”,他的干净、他的正直、他那股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劲儿,值得我们记着、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