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潮州知府陈兆棠五花大绑示众时被拍下的罕见照片,陈兆棠以“治匪”闻名,且又不贪不腐,是清末官场难得的一注清流,然而在他被处以极刑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兆棠被五花大绑示众的照片,定格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那一天,革命军高举标语“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而围观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这个昔日治匪能手、一身清廉的知府,何以沦为人人喊打的“杀人恶魔”? 陈兆棠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陈士杰曾任山东巡抚,是清末洋务运动中的一员干将,陈兆棠虽然没有父亲的才华,却同样怀揣一腔报国热血,光绪十五年,他捐了个五品同知衔,踏入仕途,第一站便是四川兴文县。 初入官场,他以公正严明著称,认真研读卷宗,逐一解决积压案件,百姓称他为青天大老爷,地方声名鹊起。 为兴学育才,他捐钱修建书院,招募教师,鼓励学子进学,他曾站在书院门前,看着学生们朗朗读书,心中涌起难得的满足感,兴文县一片欣欣向荣,他也逐渐赢得百姓口碑。 升迁至崇庆州后,陈兆棠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拐点,这里匪患猖獗,民风剽悍,他决定以重典治乱,上任第二天,他便组建剿匪团,手段强硬,对抓获的盗匪一律不问缘由,全部斩首示众。 开始时,这种做法确实震慑了匪徒,治安迅速改善,可与此同时,百姓的态度却悄然变化。 原本视他为青天大老爷的人们,如今逐渐感受到恐惧——他滥杀无辜,不分主犯从犯,甚至误杀了不少百姓,这时的陈兆棠,仍未意识到自己已在这条血腥道路上越走越远。 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看中他的剿匪成绩,将他调至两广地区任职,两广一带匪患更甚,岑春煊全力支持陈兆棠,用重金为其组建私人武装,陈兆棠手握兵权,在广东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治匪行动。 他要求当地绅商配合剿匪,协助提供线索,甚至直接抓人交差,很多绅商为了应付陈兆棠的命令,不得不随便抓些可疑之人送到府衙。 这些被无辜抓来的百姓,有的只是小偷小摸,有的甚至仅仅是外乡人,不分青红皂白,全都被处以极刑,三年下来,惠州一地已有三千多人惨遭斩首,陈兆棠的威名从青天大老爷,逐渐转为“杀人恶魔”。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潮州革命党响应起义,攻打知府衙门,放火烧了陈兆棠的宅院,革命军将他抓获,要求其交出十万大洋换取一命,陈兆棠断然拒绝,他昂首挺胸道:“死则死耳,安有钜金助尔谋反?” 革命军愤怒,将他五花大绑,押到署门壁照前,当日晨八点,陈兆棠被绑在竹梯上,身后高挂着“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的条幅,伴随13声枪响,他终结了一生。 有人认为他死得悲壮,誓死不屈,拒绝用钱赎命,是最后的忠臣,也有人说他自食其果,杀人如麻,罪有应得,在行刑前,陈兆棠留下十二字遗言:“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 他的遗言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的一生:既为百姓青天,又为草菅人命的刽子手,就在照片定格的那一刻,他的眼中是否闪现过悔意? 那一抹苍白的笑容,是对命运的不甘,还是对往昔的释然?无人知晓,唯有照片中的他,久久凝视,似乎在向后人传达他始终未能言尽的真相。
1911年潮州知府陈兆棠五花大绑示众时被拍下的罕见照片,陈兆棠以“治匪”闻名,且
小一历史故事
2025-05-07 23:05:04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