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身体缺血缺氧,单纯降压治不好 自从分享中医调理高血压的内容以来,听到最多的一些话就是: 我就是这个问题,给我个方子···只说方法,没说吃啥药,骗子···高血压,是治不好的··· 大家要么压根就不相信,中医能治好高血压,要么就想要个方子,要么就是当一个旁观者,看别人都什么反应。 这时候就需要中医站出来,先改变大家的「观念」,再教大家正确的「方法」,大家从中「获益」,自然会树立对中医的「信心」。 这就是我为什么写很多高血压医理方面的文章的原因,知道哪些因素能引起血压高,才是寻因治本的关键! 有很多朋友在看诊的时候,都会由衷说一句话:张主任,您的每一篇文章都看,并不一定都能看懂,但我就觉得有道理。 说回高血压,它作为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常被简单理解为血压计上的数字超标。 许多人认为只要把数值降下来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种观念容易让人忽视背后的根本矛盾。 西医常用的降压手段确实能快速控制指标,但不少患者发现药一停血压又反弹,这是因为没有解决身体发出警报的真实原因。 人体在组织缺血缺氧时会自主启动代偿机制,通过升高血压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 这个原理在临床上有很多印证: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压会突然飙升,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压常处于危险高位,肾动脉狭窄或肾炎患者同样会表现出顽固性高血压。 这些现象都在提醒我们,血压升高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单纯压制数值就像按下火警铃却不去灭火。 中医看待高血压更注重整体循环系统的调理。 当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堵,或是代谢废物堆积产生湿浊,机体就需要加压来冲破阻碍。 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随着元气逐渐消耗,气虚推动无力,更容易形成痰瘀互结的体质特征。 这类患者往往伴随头重如裹、四肢困倦、舌苔厚腻等典型表现,用普通降压药效果有限。 针对这类复杂情况,中医采用益气活血、化痰祛湿的组合疗法,多靶点干预才能帮助血压自然回落,更能改善患者头晕胸闷、乏力失眠等伴随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坚持调理3-6个月的患者,降压药减量甚至停用的成功率明显提升。 治疗过程中有个现象值得注意:有些患者初期血压下降不明显,但头晕头痛等症状却显著改善,这正体现了中医"先改善缺血缺氧再调节血压"的治疗逻辑。 当气血运行逐渐通畅,身体不再需要靠升高血压来代偿,指标自然会回归正常区间。 这种治本之道需要医患双方都有足够的耐心,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多年的体质偏颇更需要循序渐进。
“极阳汤”的系统解析,兼顾传统理论与现代应用,突出其作为中医食疗方的特色价值:
【1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