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末,徐静斐去探望生病的父亲徐悲鸿。她发现继母廖静文吃的是父亲剩下的饭菜,晚上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顿时不解:“父亲每个月工资就有300大洋,她怎么会这样?”
徐静斐曾说:“廖静文与我的父亲结婚后一起生活了八年,此后多年中,她一直为宣传我父亲的画品和人品,呕心沥血、矢志不渝。我认为她才是徐悲鸿的真正夫人!”
作为继母,徐悲鸿妻子,廖静文能得到徐静斐这样的评价,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1942年年底的一天,徐悲鸿在桂林一家剧院看了一场抗战的小节目,其中一个女孩演唱的歌曲《中国不会忘》,给徐悲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束后,徐悲鸿特地向剧团赠送了花篮,向那位年轻的姑娘表示感谢。
这个年轻的姑娘就是廖静文。
无独有偶,有一天,廖静文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美术学院招考一名图书管理员的消息,由徐悲鸿亲自口试。
她当时的想法就是马上报名应征,希望先得到这个职位,再继续想办法读大学。
因为当时廖静文离开故乡湖南到广西考大学。可是她所乘坐的火车,在路上遭受敌人轰炸而被迫停开了。等廖静文千辛万苦赶到桂林,发现大学报名日期早已截止。
大学读不了,生活却必须继续。廖静文决定在桂林找份工作,暂时安顿下来。
当时和廖静文一起报名的女孩子有50多个人,最终只有她被录取了,而且还是第一名的成绩。
这个结果,一是她自身优秀,二是那次演出她给徐悲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学院图书馆的书并不多,她忙完本职工作,她就去帮徐悲鸿整理画案,也看看他画画 ,她被他的画作所吸引。
工作之余,她还看到徐悲鸿自己缝纽扣,洗衣服,她不由得心疼了起来。问清原因后,善良的廖静文还劝徐悲鸿和前妻蒋碧微复婚,毕竟他们还有一双儿女。
可是徐悲鸿对她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那时候,廖静文刚到重庆时,没有亲戚,没有朋友。
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发高烧、恶心、呕吐,徐悲鸿知道后,连忙找车把她送到医院,并跑前跑后的照顾她。
当时,廖静文嫌药苦,一直不想吃药。为了鼓励她把药吃下去,徐悲鸿跑到商店里给她买了一斤糖块。
而且这次生病之后,廖静文竟然盼着自己能多病几次,这样她就能得到徐悲鸿的陪伴了。
就这样,在长期的相处中,廖静文和徐悲鸿恋爱了。而且这段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廖静文更是下定决定,此生非徐悲鸿不嫁。
不过他们的恋情却遭到廖静文家人的阻挠,一是两人有着28岁的年龄差,都可以当父女了,二来是因为徐悲鸿只是和妻子分居,没有正式离婚,在法律上属于“有妇之夫”。
而且当时的蒋碧薇听说徐悲鸿有了新欢,愤怒之下她直接写信给廖静文的姐姐和父亲,对廖静文进行羞辱,给廖静文扣上了“小三”的帽子。
廖静文无法面对这样的羞辱,于是她给徐悲鸿留下一封信,在一个风雨之夜就独自离开了。
一年后,廖静文考上了金陵女子大学。
在大学里,廖静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出来求学的这段日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徐悲鸿)!”
有一次,廖静文在校园里散步,无意间发现了徐悲鸿的身影,原来徐悲鸿来到这里举办绘画艺术交流会,这才专门抽出时间来学校看她。
这一次的相遇让廖静文下定决心一定要嫁给徐悲鸿,因为她不在它身边的这段时间,徐悲鸿经常熬夜工作,又没人照顾,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1944年,徐悲鸿在报纸上登出他与蒋碧微断绝“同居关系”的声明,至此,廖静文可以光明正大光明和他在一起了。
不过“离婚”是,蒋碧微向徐悲鸿开出了苛刻的条件:徐悲鸿自己的画100幅、古代名画40幅,外加现金100万元,最终徐悲鸿照单全付给了她。
而且蒋碧薇总当着儿女面骂徐悲鸿,还经常让女儿徐静雯去跟徐悲鸿要日常生活费和上学的费用。
为了尽早凑足给蒋碧微的那些画和钱,徐悲鸿一度没日没夜地工作,以致积劳成疾,落下病根。
这样一来,受苦的就是廖静文了。她嫁给徐悲鸿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后来随着作画的时间越来越长,徐悲鸿经常要靠药物维持身体,这样一来,两人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苦,
然而,当时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却生活得美满幸福。
有一次,徐悲鸿生病,他的女儿徐静斐去看望,她发现父亲和继母的日子看着并不好, 继母廖静文始终都穿着旧衣服,晚上还偷偷吃着徐悲鸿的剩菜,而且睡觉也都是睡在地板上。
刚开始,她以为这是继母和父亲不愿意给母亲钱,故意做给她看的,可后来她发现父亲和继母两个人是真的没钱了。
其实,徐悲鸿大部分的钱都赔给了蒋碧微了。
在后来的相处中,徐静斐发现继母廖静文很是疼她,并不像母亲所说的那样不堪。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还资助徐静斐上学。
廖静文用她的善良,得到了徐悲鸿和他家人的认可。
对于廖静文来说,与徐悲鸿生活的7年多的时光,是她最开心幸福的日子,她将徐悲鸿收藏的画都捐了出去,连他们唯一的住宅也捐做了纪念馆。
她是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