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从文喝下煤油割腕自尽,被救下后,他想拉妻子的手,妻子却甩开。后来他

1949年,沈从文喝下煤油割腕自尽,被救下后,他想拉妻子的手,妻子却甩开。后来他住精神病院,妻子却没去看他一眼。弥留之际,沈从文对妻子说:“三姐,是我对不起你……” ​ ​说句不好听的话,妻子这样对沈从文,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 ​1928年,沈从文受胡适的邀请,到吴淞中国公学任教。在这里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 ​ ​在遇见张兆和之前,沈从文的经历有些曲折。他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的“武夫”,在脱下军装后竟转而搞文学创作,且成功发表了些作品,后来还与胡也频、丁玲一起筹办了《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 从家世背景来看,​张兆和和沈从文可以是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 ​张兆和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曾祖父历任两广总督,父亲张冀牖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挚友,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 ​ ​张兆和和其他三个姐妹被称为苏州的“四朵金花”,叶圣陶评价她们四姐妹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可以让人奋不顾身。 ​ ​尽管沈从文内心深处带着乡下出身背景的自卑和老师身份的双重顾虑,但是他依然冲进女生宿舍,亲手给张兆和一封他写的情书。 ​ ​张兆和是学校公认的校花,追求她的男生不计其数,调皮的张兆和还给这些写情书的人编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估计沈从文就得是青蛙无数号了 ​ ​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张兆和就收到了沈从文的几百封情书,最后甚至写出“我不但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肉体”。

​因为此事,学校的师生都知道了,张兆和的正常学习生活都被打乱了,她很愤怒,于是她拿着这些信件去找校长胡适告状。 ​ ​没想到的是,胡适不仅没有说沈从文的不是,还笑着说:“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 ​还没等张兆和回答,胡适又接着说:“他顽固地爱着你。”

倔强骄傲的张兆和真的恼了,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

其实,胡适是真心想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一方面,他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交情甚笃,一方面,他对沈从文有爱才之心,以他对他的了解,认为“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

为此,后来沈从文还生了一场大病,最终经过各种方式,张兆和终于答应了沈从文。

1933年,两人结婚。

婚后几年,每当他们分开,沈从文都要给妻子写些深情款款的书信。

后来沈从文写出了影响至今的小说《边城》,其实翠翠的身上,就有张兆和的影子。

抗战胜利后,有一次张兆和因照顾生病的弟媳而和沈从文短暂分离,沈从文便又拿出当年的劲头给妻子写信,他说,“我想试试看在这种分别中来年轻年轻,每天为你写个信”。

可是张兆和却不热衷于写信,即便是回信,内容也是柴米油盐和孩子们的事情,由于生活拮据,她还在信里抱怨沈从文“打肿脸充胖子”。

这样一来,沈从文就觉得张兆和不爱他,不愿意与他一起生活。

应该说,在这场感情婚姻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是不自信甚至自卑的。

黄永玉曾说:“沈从文一看到妻子的目光,总是显得慌张而满心戒备。”这哪里是爱情应有的样子。

所以,两人结婚没几年,有一天,沈从文沈从文曾经向林徽因倾诉,他爱上了一个女子,而且它还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了张兆和。结果,张兆和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当时她还怀着身孕。

这个女子叫高青子,是西南联大图书馆管理员。

消了气的张兆和没有大吵大闹,因为她不愿意失去完整的家庭,为此还专门托人给高青子介绍对象。

高青子离开了,沈从文和张兆和却再也无法回到最初。

几年后,沈从文陷入了最痛苦的岁月,被学生贴大字报,被发配去扫女厕所。孤立无援的他,得了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

张兆和却说:“那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

由于抑郁症的折磨,沈从文曾两次自杀。他先是将手伸到电线插头上,被发现后,又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用刀片割断手腕动脉和颈部血管,并喝了煤油。幸好被人发现救了下来。

住院期间,张兆和没有去看过他。

有几年的时间,张兆和沈从文分开睡。不过每天晚上,沈从文来她这里吃晚饭,之后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离开。

沈从文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她写信:“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过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

1988年,沈从文离世,他对张兆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三姐,我对不起你。”

或许是因为,他早走了一步,也带走了那份爱情。也或许是他当年和高青子的事情伤害了张兆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张兆和的爱,虽然中间出现偏差,但终归回到了起点。但是毕竟破镜不能重圆。

0 阅读:140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