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女囚被捕入狱后,监狱长一脸得意。可是,谁也没想到,仅仅3天后,监狱长竟然会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嘴里哀求着:“求你了,姑奶奶!你就放过我吧!”
主要信源:(河北共产党员——张露萍:震惊国民党的军统电台案主角,造成戴笠特工生涯最大败笔,叶剑英为她亲自作证;华声在线——巾帼英雄①丨张露萍:石榴如烈火 丹心映山川)
1938年冬天,四川姑娘余家英揣着车耀先写的介绍信,踩着积雪走进延安抗大校门。
登记处同志问她改名没,她抓起毛笔在花名册写下"张露萍"。
露水滋润青萍,是她对革命最朴素的想象。
这个新名字将伴随她走过最惊心动魄的六年。
在延安被服厂纺纱时,张露萍总把《拿起刀枪干一场》唱得震天响。
叶剑英有次来视察,指着满脸麻子的报务班学员问:"那个麻子嗓门挺亮?"
指导员笑答:"冯传庆嘛,四川老乡都爱吼两嗓子。"
没人料到,这两个四川人日后会在军统电台并肩作战。
1939年深秋,新婚三个月的张露萍接到密令。
丈夫李清把攒了半年的津贴换成银元缝进她棉袄:"重庆米贵,别饿着。"
她笑着把银元掏出来:"留着买子弹,我爹是眉山专员,饿不着。"
火车开动时,李清追着车厢喊:"明年给你带火锅底料!"
她没听见后半句,铁轮碾过铁轨的轰鸣,像极了日后军统刑具的嘶吼。
牛角沱出租屋的阁楼里,张露萍用口红在玻璃上画了朵梅花。
这是给张蔚林的暗号:花瓣朝西表示安全,朝东代表危险。
军统电讯总台离这儿两条街,冯传庆常把密码本藏在饭盒底层送来。
有次暴雨,油纸裹着的密码本浸了水,张露萍用熨斗烫了整夜,晨光里展开的密码纸平整如新,像她始终镇定的面容。
1940年元宵节,张蔚林烧坏真空管被捕时,张露萍正在包汤圆。
馅料里藏着微型胶卷,拍下了军统在西北的潜伏名单。
她冷静地把胶卷塞进灶膛,起身时打翻笸箩,糯米粉洒了满地,像极了她骤然粉碎的潜伏生涯。
戴笠的诱捕计划在曾家岩50号门前上演。
便衣特务推搡着张露萍:"进去啊,找你的同志去!"
她瞥见二楼窗帘晃动的人影,突然挽住特务胳膊娇笑:"哥,说好陪我看电影的。"
转身时旗袍扫过南方局门牌,钉着情报的簪子顺势滑进门缝。
叶剑英在窗后攥紧拳头,看她哼着歌拐进巷子,背影被夕阳拉得细长。
息烽监狱的冬天,张露萍把棉衣里的棉花扯给赵力耕做护膝。
这个东北汉子被电刑伤了腿,总在半夜疼醒。
有回她拆了绒线手套织袜子,被女看守发现抽了二十鞭。
血痕交错的后背上,旧伤叠着新伤,像地图上纵横的铁路线,那是她传送过无数次的军运情报。
监狱长周养浩的邪念终结于两记耳光。
他捂着腮帮子吼:"贱骨头!"
张露萍反手又抽过去:"狗东西!"
瓷瓶砸碎在地时,隔壁牢房的罗世文对车耀先低语:"听这脆响,是块好钢。"
放风时她偷偷比划:左脸耳光代表"坚持",右脸代表"胜利"。
赴死那天的晨光里,张露萍对着破镜子梳头。
铁窗透进的微光中,她发现鬓角有了第一根白发。
二十四岁的姑娘愣了片刻,突然哼起《国际歌》,惊醒了同牢房的"小萝卜头"。
孩子扒着栏杆问:"姐姐去哪?"她把半块窝头塞过去:"去个有光的地方。"
刑车开往快活岭时,七人合唱的歌声震落松枝积雪。
枪响前张露萍突然喊停,指着冯传庆的破棉鞋说:"麻子哥,鞋带散了。"
刽子手扣扳机时,她正弯腰给战友系鞋带,后颈露出浅褐的胎记,像只振翅的蝶。
1985年清明,白发苍苍的李清扑在息烽烈士墓前。
黄土下埋着个搪瓷缸,是他当年送给新娘的礼物。
民政局干部低声解释:"遗骨移葬时发现的,里头有缕头发。"
老人颤抖着打开缸盖,四十年前延安的月光突然倾泻而出。
缸底刻着两行小字:"清存火锅底料,萍备红烛待郎。"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