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婴回到日本,没想到他从此杳无音讯。然而当中国养母脑出血瘫痪时,不停念叨:“儿子在哪?”日本儿子却回信:“请不要再找我。”
这对中国夫妇是赵凤祥和李秀荣。
2005年,87岁的李秀荣老人流下了泪水,她哭泣的原因是因为,她养了几十年的日本养子,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三十年间音讯全无。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盘踞在东北的日军终于被赶出了我国领土,李秀荣一家三口是哈尔滨当地人,他们一家靠着养猪、种地、捡破烂维持生计。
那天天空下着小雪,李秀荣的丈夫赵凤祥像往常一样推着上街的板车在街上晃悠,快过年了,他想多拾点垃圾出去卖,好换钱买肉,改善家庭生活。
突然他听到垃圾桶旁边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
赵凤祥扒开垃圾堆一看,发现角落里居然蜷缩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他肚子胀得很大,手和脸全都冻烂了,看着十分可怜。
赵凤祥连忙询问小男孩的住址,想要把他送回家去,可没想到小男孩一张嘴就是一连串的日语。
赵凤祥立马就明白了,这个小男孩是个日本人,是名日本遗孤。
赵凤祥当即想立刻走人,把小男孩一个人丢在雪地里,让他自生自灭,在赵凤祥看来,不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就是好的了。
但是当他看到小男孩无辜的眼神时,他瞬间就心软了,因为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于是赵凤祥决定将孩子带回家。
回到家后,为了让孩子御寒,李秀荣还跟年仅3岁的女儿商量把女儿盖的皮袄让给这个孩子。
后来了解到这个男孩名叫野坂祥三,出生于1941年,战争胜利后,亲生父母无力带他回国,只能委托两位日本军人收养,后来军人也无力收养了,只能把他送给当地人。
后来赵凤祥给这个孩子改名为赵连栋,让他与3岁的女儿赵连芹一起玩耍。
但令夫妇俩为难的是,当周围的人家知道赵凤祥一家收养了一个日本孩子时,“走狗、汉奸”这些词,劈头盖脸朝他们一家一家袭来。
李秀荣非常委屈,自己在战争年代都没当过汉奸,家中父亲、叔叔更是积极抗日为国牺牲,她仅仅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日本男孩,就为此被村里人骂成“汉奸”,这顶帽子她绝不承认。
当李秀荣在自家院里、地里干活时,总有人三三两两从墙头或田跺间走过,对着她指指点点,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
本来赵凤祥和李秀荣夫妇在村里的人缘非常好,可是因为这个日本孩子的到来,渐渐地,赵家的名声在村里恶劣起来,周围的人都与他们有了隔阂。久而久之,赵凤祥一家只能默默地生活着,与村里人再无来往。
本以为生活会这样一直平淡下去,但没想到一户邻居曾惨遭日寇迫害,他们将心中的仇恨转移到赵连栋身上。当时的李秀荣已身怀有孕,挺着个大肚子维护赵连栋,不过双方拉扯之间,李秀荣被推倒在地,不幸流产,也因此,李秀荣再也无法生育。
这些年来街坊邻居对自家的嘲笑和讽刺本就让李秀荣心里不太好受,再加上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让她再也不想待在这里了。
就这样夫妻俩卖掉了房子回到了河北老家生活。
由于此时赵连栋已经长大了,也说着一口的中国话,所以没有人再怀疑他的身份,因此一家人过得也算是开心幸福。
1958年,李秀荣的女儿赵连芹只身前往大西北宁夏支边,而18岁的赵连栋则在李秀荣的介绍下认了个对象,李秀荣就用女儿每月寄来的生活费为赵连栋成了家。
1960年,李秀荣的丈夫赵凤祥去世,她被女儿接到了宁夏生活,赵连栋则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天津。
1985年,赵连芹偶然间从报刊上看到,国内有许多日本遗孤开始陆续返回日本,她就把消息告诉了母亲和赵连栋,李秀荣虽然也很舍不得这个儿子,但她还是愿意让他回到日本跟自己的亲人相认。
1994年,赵连栋找到了日本亲人,他是一个日本军官的后代,就在同一年应日本亲人邀请举家搬迁到了横滨,在临走前,还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然而赵连栋却没有回来,也不知道赵连栋在日本发生了什么事,自从离开之后一直都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
2001年,李秀英患上了脑出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始终都想着要见一见儿子。
赵家人也尝试联系过他,但赵连栋表示不会回来,让他们不要再联系了。
据了解,李秀荣老人在生病后也曾多次向远在日本的赵连栋捎信,盼望着他能够回中国见自己一面,可依然没有得到回信。
流干泪水的李秀荣,仍然没有等到这一天。
曾几何时,为了救下无辜的日本孩子,他们一家受尽辱四十年。
然而,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知恩图报。对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抱有期待,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这也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真心对待。
我们不想去讨论究竟是养育之恩大还是生育之恩大,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秤,可赵连栋的所作所为属实伤害了一个母亲的心。
他把恩情当作本分,把多年的养育之恩当作是理所当然,这样的人必然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和良心的谴责。